图为太钢热连轧厂新产品生产现场。 (王旭宏 摄)
编者按 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承上启下的一年,是曲折前行的一年,更是色彩纷呈的一年。 《原材料周刊》将从今天起推出2013年国内钢铁、石化、有色、建材行业的十大新闻事件,盘点与梳理这些行业2013年的运行情况,记录并见证行业发展的历史足迹,以探寻2014年的发展趋势。 2013年的大幕已经落下,钢铁行业的全年表现既在预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意料之中的是,钢材价格持续走低,行业利润率在 “冰点”徘徊,企业负债率居高不下,淘汰落后走向深入,铁矿石继续受制于人……意料之外的是,中国铁矿石期货成功上市——全球铁矿石市场终于有了 “中国声音”,化解过剩提出新思路——疏堵结合、分业施策,淘汰落后打响攻坚战——五年淘汰8000万吨落后产能。
尽管依然饱受争议,但钢铁行业仍要继续前行,一方面坚决淘汰落后产能,节能减排,加强自律,练好内功;另一方面加快 “走出去”,参与全球标准制定、兼并重组和海外找矿,提升中国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惟有做到内外兼修,我国钢铁行业才有希望尽快度过当前的 “蛰伏期”,通过减量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1
化解过剩“攻坚战”打响
2013年10月1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将工作重点放在了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根据指导意见,钢铁行业化解产能过剩,必须严格按照四个 “一批”的办法,即通过扩大内需,消化一批;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转移一批;优化组织结构,兼并重组一批;严格环保安全能耗标准,淘汰一批。
根据 《指导意见》,在提前一年完成 “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基础上,2015年底前再淘汰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 “十三五”期间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环境承载力,加快淘汰一批落后产能。经过五年努力,钢铁行业产能规模基本合理,发展质量明显改善,初步建立淘汰落后的长效机制。
点评
“铁腕”效果待考
无论从淘汰规模,还是力度来看,本轮化解过剩的决心更大,更有高度,也更具可操作性,旨在标本兼治,建立淘汰落后的长效机制。此次强调 “化解”产能过剩,既控制总量,又淘汰落后,并给现有存量一条出路。字里行间,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思路清晰可见。此外, 《指导意见》还首次提出了分业施策的理念,即根据行业特点,有选择、有侧重、有针对性的化解过剩产能。
对于钢铁行业来说,化解产能过剩,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避免陷入“越淘汰越过剩”的怪圈,从而真正治愈产能过剩顽疾,促进产业升级。2
中国铁矿石期货上市 2013年10月18日,全球首个实行实物交割的铁矿石期货合约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标志着 “中国版”铁矿石期货正式起航。上市首日即迎来“开门红”,七大铁矿石期货合约均传来捷报。其中,近月1403合约涨3.79%,报收于986元/吨;主力1405合约涨1.8%,报收于977元/吨;远月1409合约上涨0.32%,报收于953元/吨。另据统计,铁矿石期货上市首日的参与客户数近万名。
有分析认为,中国铁矿石期货的日均成交量超过了国际上其他铁矿石衍生品交易水平,己成为流动性最高的铁矿石衍生品。点评
中国“好声音”唱响 全球首个以实物交割的 “中国版”铁矿石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推出。鉴于铁矿石对于钢铁行业的特殊意义,铁矿石期货上市堪称里程碑式的胜利。然而,铁矿石期货上市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其能否真正发出 “中国声音”,将极富挑战性。尽管高开低走,但中国铁矿石期货上市的象征意义重于实际表现。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 “中国声音”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全球铁矿石市场格局也将重构。
3
工信部公示160家“合规”企业 2013年4月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第一批符合 《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45家企业,其中包括宝钢、鞍钢、武钢、太钢、包钢、安钢等国有企业,以及沙钢、中天钢铁等民营企业。
12月6日,工信部再次公示了第二批符合 《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115家企业名单。工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支持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等结构调整工作;对于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将综合运用差别电价、财政奖励、考核问责等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逐步压缩其生存空间,迫其退出市场。据了解,工信部将对列入公示的钢铁企业开展动态管理,力争 “十二五”末期将80%左右的现有钢铁产能全部纳入规范管理范畴。
点评
与“不合规”说再见 《规范条件》不仅考虑了企业规模、技术水准等要素,还从产品质量、综合利用水平、污染物排放、社会责任等方面,综合评价钢铁企业是否符合现代钢铁工业发展的规范。它的发布,旨在进一步推进钢铁行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新形势下利用经济和市场手段引领钢铁行业规范发展。
不仅如此, 《规范条件》还是钢铁行业规范管理的新举措,有利于促进钢铁产品升级,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高市场竞争力;有利于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整合一批过剩产能;有利于严格执行环保、安全、能耗标准,淘汰一批过剩产能,进而提高产业整体素质。
4
大气污染防治打出“组合拳”
2013年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经过五年努力,全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重污染天气较大幅度减少;再用五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全国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淘汰落后产能上,行动计划提出采取经济、技术、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前一年完成钢铁、水泥、电解铝等21个重点行业的 “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2015年再淘汰炼铁1500万吨、炼钢1500万吨。
此后钢铁大省河北省提出,将制定严于国家要求的产业准入目录,严把新建项目产业政策关,不再审批钢铁冶炼新增产能项目,2014年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 “十二五”落后产能淘汰任务,2017年全省钢铁产能削减6000万吨,约占全省钢铁总产能的三分之一。
点评
突围十面“霾”伏 直至如今,钢铁业依然被视为全国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饱受质疑。从自身发展来看,在钢铁产能超常释放和市场需求低速增长的情况下,钢铁行业一直无法逃脱高产能、低价格、低盈利的怪圈,行业盈利水平在工业行业中排名垫底,销售净利润率微乎其微,钢铁主业更是长时间亏损。
不管是自身发展诉求,还是环保形势所迫,在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措施、铁腕治理大气污染的背景下,钢铁行业都应当首当其冲,做出表率。5
首个钢铁流通业分级标准发布 2013年7月份, 《钢铁流通企业经营管理分级评定》开始在全国范围贯标。该标准将对钢铁流通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划分出A、AA、AAA、AAAA和AAAAA五个等级,依据获得A级等级来区分钢铁流通企业的综合能力。
据透露,商务部正在酝酿出台一个办法和两个 “标准”。其中,一个办法是指 《仓储业管理办法》,两个 “标准”包括 《动产质押物流服务规范》和 《质押监管企业评估标准》。 《办法》将针对企业的经营资质、实力、信用水平等提出具体要求,而两个标准主要着眼于服务规范和企业资质。此外,商务部还将与银监会一道,研究更有针对性的措施监管钢贸企业的不规范行为。
点评
“体检”筛除“小散弱” 标准的出台,是对钢铁流通企业的一次 “体检”,标志着以 “小散弱”为标签的我国钢铁流通企业有了属于自己的行为规范,行业新一轮洗牌将从此展开;标准的出台,还是对钢铁流通产业的一次规范、梳理和提升,是对钢材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大促进。
据估算,受制于近年来钢铁行业的低迷行情,目前已有超过40%的钢铁贸易企业被淘汰出局。随着贯标工作的开展,钢贸企业将受益良多。一方面,有利于发挥市场倒逼机制,在规范市场秩序的同时,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树立更多的典型示范企业、诚信企业、品牌企业,不仅可以降低市场信用成本,而且对钢铁流通企业银行融资,参加招投标,开展业务合作,提高管理能力,加快转型升级等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6
大型钢企高层频“洗牌” 2013年12月10日,河北钢铁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王义芳申请自即日起辞去其担任的公司第二届董事会董事、董事长职务。同日,公司副总经理彭兆丰亦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公告同时称,公司董事会选举原公司副董事长于勇接任董事长一职,原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监事会主席赵瑞祥任副总经理。此前的10月底,河北钢铁国际贸易公司总经理田泽军被河北省国资委免职。不到两个月时间,河北钢铁三高管接连离职,被外界解读为钢铁大鳄的 “人事地震”。
不仅仅是河北钢铁,柳钢、首钢和本钢等大型钢企也先后陷入了高层洗牌的漩涡。
点评
困境出英雄 在微利运行、淘汰落后等重重关卡面前,我国钢铁行业本已身心俱疲,自顾不暇。如今,一连串的人事 “地震”无疑让国内钢铁企业雪上加霜。尽管各家钢企调整人事的原因各不相同,如此频繁密集的大型钢企人事变动都格外引人关注,尤其是在当下的多事之秋。行业处境越是困难、危险的时候,往往孕育着新一轮大爆发、大发展的机会。但愿,时下的困境能够促使钢铁业思变,实现可持续发展。7
“冰点”利润VS70%负债率 2013年,整个钢铁行业盈利能力在工业行业中排名垫底。上半年,纳入中钢协统计的86家会员钢铁企业实现利润22.7亿元,销售利润率为0.13%。在22.7亿元的利润中,由于变更会计政策少提折旧产生的利润就达15亿元。比较2012年中外钢铁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润率,韩国浦项制铁为7%,美国纽柯3.05%,宝钢为5.46%,太钢、包钢和武钢的净利润率只有0.96%、0.7%和0.04%,而鞍钢和华菱钢铁分别只有-5.63%和-5.84%。
在利润率接近冰点的同时,钢铁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却直逼70%的高压线。上半年,国内8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银行贷款合计1.3万亿元,相当于全部销售收入的1.67倍和利润的1327倍。其中,宝钢的资产负债率达到45.6%,首钢、鞍钢、河北钢铁分别为72%、60%和73%。
点评
“高富帅”沦为“矮穷矬” 很多业内人士直言,目前钢铁行业还没到最低迷的时期。然而,当前接近 “冰点”的利润率,遇上70%的高负债率,钢铁行业的窘境不言而喻。并且,这种状况不仅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而且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正如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徐匡迪所言,目前钢铁企业必须重视自身资产运行情况,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仅仅关注技术创新等要素。
业界预测,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钢铁行业都将微利经营,甚至出现年度亏损。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不争的事实。低盈利、高负债下,钢铁企业必须苦练内功,降本增效,实现价值最大化。
8
钢价指数连续“破百” 去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的运行特征——软弱无力。去年6月第二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CSPI钢价指数跌至99.05点,近三年来首次跌破100点 (1994年中钢协开始编制价格指数,并设定100点为基点)。从6月第二周到7月第二周的五周期间,国内钢材价格指数始终未能突破100点 “红线”。在连续五周低于100点之后,钢价逐渐接近阶段性底部……
回首整个2013年的钢价走势,上半年低开,然后先涨后跌,2月下旬达到全年高点。下半年,国内钢市开始全面下行,一直持续了4个月之久,直到7月初跌至全年最低位,最终仍以弱势 “收盘”。2013年全国钢材价格 “中间高、两头低”的概率较大。
点评
价格需求“腹背受敌” 不知从何时开始,下跌似乎已经成为钢材价格的一种惯性。主要用钢行业增速回落,社会库存继续下降,原燃材料价格持续回落等,都是导致国内钢材价格持续下行的主要推手。一方面,受经济增长放缓影响,国内市场钢材需求增长乏力;另一方面,粗钢日产水平依然居高不下,市场供需矛盾更加激化;此外,原燃材料价格走低,也阻碍了钢价回升的步伐。
纵观2014年钢价走势,既有城镇化加快推进的利好支撑,又有环保加压现实压力,全年钢材价格预计将呈现稳中震荡的总体格局。9
大型钢企竞相布局“非钢” 2012年,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只有0.04%,而非钢产业利润率却达到3.5%~6%。去年上半年,这些钢企非钢产业的收入占比继续提升,达到23%,其中宝钢和沙钢非钢产业收入分别占到总收入的33%和44%。同时,粗钢产能超过1000万吨的16家钢铁企业,去年非钢业务收入占到总收入的19%。以宝钢为代表的优势企业都将非钢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宝钢提出,2015年非钢产业总产值预计达到2000亿元,其中1000亿元来自外部非钢收入;武钢2015年的非钢年收入将达1100亿元以上,占集团规划总收入的30%以上。此外,河北钢铁、首钢、昆钢、太钢、马钢、湘钢也分别提出了非钢产业发展目标。
点评
艰难度日另觅“钱途” 国内非钢产业风生水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李新创直言:“钢铁企业是否应该花大力气发展非钢产业,目前社会上仍存争议,但可以确定的是,不做非钢产业,钢企未来的日子肯定不好过。”非钢产业显然成为众多钢铁企业规避风险的不二选择。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长富表示,钢铁企业围绕主业发展非钢产业,实现适度多元化,已经成为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问题、战略问题。但钢铁企业必须牢记:一业为主、适度多元,绝不是盲目转产,必须坚持做精主业,有所为有所不为,使多元产业真正成为企业抗风险的屏障,而不是增加风险的陷阱。10
铁矿石紧张局面难现 去年前十个月,我国累计进口铁矿石6.6亿吨,同比增长10%,累计进口金额达到863亿美元,同比增长7.4%;同期,我国进口铁矿石均价依然高达129美元/吨。
尽管我国铁矿石受制于人的局面至今仍然没有明显改观,对外依存度仍达70%以上。但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认为,中国作为全球铁矿石需求量最大的市场,随着 “中国需求”增速趋缓,全球铁矿石供应紧张局面再难出现,供需平衡、略有富余或成一种常态。据预测,今年我国铁矿石需求量为11.72亿吨,进口铁矿石8.5亿吨。从全球来看,今年全球预计需求铁矿石19.75亿吨,供应能力超过21亿吨,铁矿石供应趋于宽松。
点评
“疯狂”石头恐难再续 一面是 “中国需求”减速,一面是全球铁矿石资源富足,种种迹象表明,目前的铁矿石供需紧张是阶段性的,未来全球铁矿石供应增长将快于需求,逐渐形成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的局面。
然而,若要彻底改变中国铁矿石需求受制于人的状况,还必须建立公开透明、公平合理的中国铁矿石现货和期货市场,培育具有公信力的 “中国指数”,同时强强联合,加快 “走出去”,提高海外权益比重。
(本报记者 宋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