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互动 新型工业化进入质量提升阶段
稿件来源:本报讯
“城镇化与工业化一道,是现代化的两大引擎。走中国特色、科学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是以人为本,关键是提升质量,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再次强化了四化同步发展的主基调。 随着 “新型城镇化”号角的吹响,中国的工业化将进入更有质量的发展阶段。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曾明确要求,坚持以工业化创造供给、信息化引领提升,支撑带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使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性发展。 工业化是城镇化 “发动机” 工业化导致生产要素的空间集聚和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推动了现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期,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时代特征。 国外城镇化的经验表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须解决好产业支撑问题。美国 “汽车城”底特律就因产业空心化而破产。底特律的发展历程体现产业发展的兴衰。这个曾经人口达到1800万人的美国第四大城市,拥有成千上万家汽车相关企业的著名 “汽车城”,如今全市遍布废墟,人口骤降到只有约70万人,它的工业地位已然破灭。 底特律的没落与汽车产业的衰落紧密相连,其根本原因在于,在全球分工体系中逐渐失去比较优势的汽车产业在发生转移的同时,新的产业发展未能同步跟上形成新的产业集聚,导致产业空心化,从而使城镇化失去了支撑。 城镇化发展须产业先行,没有产业支撑的简单造城,很可能引发乱上项目、浪费土地、劳民伤财,城镇化最后空心化,出现所谓的 “空城”、 “鬼城”现象。城镇化发展须有产业支撑,力争实现城镇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也就是说,一个地区城镇化推进的速度,必须与其工业化的进程相适应,与其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匹配,这样才能防止出现就业不足、两极分化严重、出现所谓“贫民窟”等问题。 有专家指出,要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实现四化协同共进,还需要国家的配套政策给予支撑和保障。加快推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国家要更加严格、更加细致、更加具体地对全国产业化、城镇化实行区块化指导,避免各地产业化盲目推进形成重复投资、项目雷同、产能过剩,打乱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日前表示,实现新兴的城镇化要大力提升城市的产业支撑能力。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期,四化要同步发展,这是十八大的亮点,也是中国工业化的实际特征。 李毅中强调,工业化和城镇化是良性互动,融合发展,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就是城市发展没有产业支撑或者产业支撑不足,这个城市逐渐会空心化。另外一种就是产业发展没有城市依托,往往是孤岛化,过去也走过这样的路。无论空心化还是孤岛化,都是我们在工业化、城镇化中需要避免的。 国际金融论坛城镇化研究中心主任易鹏也认为,城镇化有自然的规律,既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无所作为。不能拔苗助长,即在产业支撑不足、就业岗位不够、城市承受能力不够的情况下,不能一味城镇化。没有产业支撑城镇化很难进行,产业支撑是城镇化工作的重点。未来要把四化同步作为一个重点,互为支撑,保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是工业化 “加速器” 应当强调的是,任何大国的城镇化都离不开现代工业化。城镇化过慢,工业化将缺乏市场需求方面的支撑而失去动力;而工业化过慢,城镇化就会缺乏足够的产能供给而失去依托。 李毅中认为,充满活力的城市,必须拥有一批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城镇化经验表明,产业集聚带动了人口集聚,产业繁荣促进了城镇繁荣。当然,产业支撑不一定全部是工业,也可以是商贸、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但没有一定规模的工业支撑,城市发展就没有根基。 有关专家曾做过调研和测算,以一个工农业经济有较好基础的地级中心城市为例,假定城镇化率从2010年的50%提高到2020年的60%,按照人均收入倍增目标,相应GDP总量要翻番。虽然随着工业化进程,工业在GDP中的比重要下降,但10年工业增加值需新增1倍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需超过20%。 这也就是说,没有相应的制造业以及面向工业生产的服务业发展,城市不可能具有 “造血功能”,城市发展目标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就难以实现。即便是以商贸、旅游等服务业为主的城市,也必须有相应的工业提供丰富的商品、积累雄厚的资金、制造充足的就业、培育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为发展三产和城市建设奠定基础和创造条件。 为此,我国在城镇化的加速发展过程中应注意坚持工业化和城镇化相协调,使工业化的速度和城镇化的速度相匹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的工业化要加快转型升级,坚持走出一条以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工业化道路,从而为城镇化提供新的供给动力。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中国不能效仿西方的城镇化道路,因为西方已经反映出了城市病——城市变成污染源,有钱人从城市迁出,出现了逆城市化。中国的城镇化应该通过改造老城区并建设新城区以及新社区的方式来进行。老城区应该迁出污染企业,发展商业和服务业。新城区的建设则通过在城市周边的工业园区内引入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实现。而新社区则通过改造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增加公共服务实现。(本报记者 陈祎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