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发动机市场回到快速轨道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再创新高,整体产销分别完成2211.68万辆和2198.41万辆,双双突破2000万辆,比上年分别增长14.8%和13.9%,增长率分别提高10.2和9.6个百分点,增速大幅提升。在经历了2011年较为明显的调整和2012年的小幅稳步增长之后,汽车产销量又一次回到较快增长平台。 与整车状况相似,车用发动机市场同样在快速发展中迎来了较好的丰收年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的 《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快讯》的统计数据,2013年,纳入统计范围的59家车用发动机企业,累计生产发动机2040.71万台,累计销售发动机2025万台,同样双双突破2000万台整数关。与2012年相比,产销量分别增长16.95%和16.19%,增长率比上年分别提高12.05和12.92个百分点,重新回到了快速增长的轨道。 发动机市场进入新一轮扩张期 具体来看,截至2013年底,总计59家车用发动机企业中,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上海大众动力总成、上海通用东岳动力总成、东风日产乘用车、重庆长安、北京现代、长城、柳州五菱柳机、广西玉柴、神龙、潍柴控股、吉利控股、上海大众和沈阳航天三菱,位居累计生产量排序的前15名。 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一汽-大众仍然稳居第一位,前三名位置也由上一年度的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上海通用东岳动力总成换成了现在的一汽-大众、上汽通用五菱、上海大众动力总成。此外,除了前15位企业的排名与上一年度相比互有升降之外,一个最为明显的变化是:由于奇瑞产销量的明显下滑,2013年远远掉出了前15的位置,前15榜单中出现的新面孔则是市场表现良好的重型与轻型全功率范围柴油机厂商潍柴控股。 2013年,在累计生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的前50家企业 (这一企业群数与上年相同)中,年产超过10万台的企业数有46家 (比上一年度多2家),年产量达2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32家(比上一年度多2家),年产量达3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26家 (比上一年度多6家),年产量达40万台的企业有21家 (比上一年度多5家),年产量达50万台以上的企业则创纪录地达到了15家 (比上一年度多3家)。几个生产量组别的对比呈现出几乎一致的特征: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平稳过度与稳步增长之后,车用发动机市场又一次迎来了一个较为明显的扩张期。 生产集中度方面,累计生产量前5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29.75%,这一数值比上一年上升1.07个百分点;前12位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为51.51%,比上一年下降0.49个百分点。简单分析来看,由于2011年以来汽车产业中的各个企业与产品结构在不断进行调整,使得整体产业并不像以往主要依靠产能的扩张增大市场占有份额。从前5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就能看出,行业中最大的龙头企业的增速超越了整体市场扩张速度,形成了近些年来少有的同向发展阶段。同时,前12位企业的生产量总和继上一年度超过整体市场生产量的一半之后,2013年度又维持了这一状况,只是生产集中度比2012年略有降低。 柴油机企业整合效果明显 车用柴油机方面,2013年全年柴油机分别完成356.31万台和358.16万台的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1.88%和10.06%,在连续两年增速下滑之后又一次双双回到两位数的正增长。这一逊于整体市场增速的状况,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以乘用车为主的汽车消费市场需求明显强于以商用车为主的生产运输需求;另一方面,柴油机产销增速回到两位数平台也可看作是经济逐渐复苏企稳的一个前兆。此外,从柴油机企业的整体表现看,2013年统计在内的22家柴油机企业中,累计生产量超过20万台的企业有6家 (与上年持平),累计产量超过10万台的企业有10家 (比上一年度少2家),累计产量超过5万台的企业有14家 (比上一年度少1家)。从柴油机市场总量有较大幅度增长但产量大的厂商数量却在减少这一现象来简单分析,产销量靠前的厂家生产集中度一定在提升,说明柴油机企业的整合效果在不甚景气的市场状态下实际上要好于汽油机企业。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因素需要说明,即潍柴与潍柴动力扬柴合并了产销报表,对生产集中度的提升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从累计生产量排序看,广西玉柴、潍柴控股、安徽全柴、一汽集团、江铃控股、昆明云内、东风汽车股份、山东华源莱动、北汽福田、东风朝柴、中国重汽和长城,位居生产量排序的前12位。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是:潍柴控股和江铃控股往前升,中国重汽由于潍柴内部两家企业产销报表的合并,重新回到了前12名之内。从名次排列和具体生产量看,车用柴油机继2012年的 “轻”好 “重”差之后,来到了重、轻全面开花的阶段,总体上也反映了当前经济复苏的初期阶段特征。 在柴油机企业的具体表现中,生产量较大的企业 (年产量高于5万台)中,同比累计生产增长率超过15%的企业有:潍柴控股 (32.12%)、北汽福田 (20.98%)、广西玉柴 (20.53%)、江淮 (18.00%)、江铃控股 (16.82%)、中国重汽 (15.81%)和山东华源莱动(15.10%)。此外,除了上述企业外,产量接近5万台的东风商用车取得了年度增长率57.39%的柴油机企业最高增长率。生产量较大的企业 (年产量高于5万台)中同比累计生产增长率为负的企业是:长城 (-17.61%)、昆明云内 (-9.30%)、东风朝柴 (-6.78%)和庆铃 (-0.32%)。 汽油机市场更向优势企业集中 汽油机方面,统计在内的45家汽油机企业2013年累计产销量分别为1679.16万台和1661.89万台,比2012年分别增长17.80%和17.33%,这一增长率比上一年度分别增加9.53和10.44个百分点。汽油机市场在整体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下,形成了一定的加速状态,消费需求升级形成的需求拉动应该是这种增长势头的主要推动力,由于限购带来的恐慌性增长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 从汽油机企业的整体表现看,年度生产量超过50万台的企业多达13家 (比上一年度多2家),超过40万台的企业有17家 (比上一年度增加4家),超过30台的企业有21家 (比上一年度增加4家),超过20台的企业有24家 (比上一年度增加1家),超过10万台的企业有35家 (比上一年度增加2家)。可以看出,由于总体市场扩张幅度的加大,汽油机企业形成了全面开花的格局。 在汽油机企业的具体表现中,生产量较大的企业 (年产量高于10万台)中,华晨宝马 (生产量同比累计增长272.92%)、比亚迪 (105.01%)、长城 (74.27%)、上海大众动力总成(60.09%)、一汽轿车 (49.55%)、北京现代 (44.49%)、长安福特 (44.46%)、东风本田发动机 (42.73%)、一汽丰田长春 (41.45%)、南汽集团 (36.20%)、南京长安福特马自达 (34.46%)、东风日产乘用车 (29.63%)、上海通用(25.91%)、北京奔驰 (24.76%)、江淮(20.20%)的表现较好;哈尔滨东安汽车动力 (-40.89%)、天津一汽夏利(-32.92%)、奇瑞 (-21.99%)、长安铃木 (-16.88%)、上海大众 (-16.87%)、重庆渝安淮海动力 (-10.02%)等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负增长。(本报记者 赵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