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对汽车行业政策的几点思考
稿件来源:本报讯
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汽车市场分析和预测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吴卫对我国汽车市场存在的问题从宏观政策角度进行了分析。 吴卫认为,2013年,我国汽车市场的完成情况比很多机构预测的都要好。在国家宏观经济发展趋缓的情况下,汽车产业显示出支柱产业的作用,而且汽车的增长,属于内需增长,是健康的、可持续的。但是数量增长得太多,不见得是好事。 “增幅太大,也会掩盖、积累一些问题,应该对汽车产业发展的质量和发展结构做深入分析。在销量大幅度增长的时候,汽车产品的排放、产品一致性、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处在什么水平,这值得思考。”吴卫说。 吴卫认为,我国汽车产业除了结构调整表现略好以外,其它的很多方面都不理想。比如,出口规模并不算大,在整体中的份额也在下降;在集中度上,虽然前十大汽车集团的市场集中度很高,但是具体到某一个品牌,集中度并不高;而且消费者的满意度是什么水平,也需要衡量。 2013年,国家对于汽车发展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也对市场起了一些作用。 “但是真正影响市场的,应该是市场因素,而不应该是政策。政策发挥作用的地方应该是市场发挥不了作用的,比如国家战略、公共利益、自主发展、法律制度的建设。” 吴卫说,目前汽车行业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比如多头管理的问题;在部委已经公布的政策面前,企业面临着比较大的压力。比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出台的乘用车企业燃油消耗量核算办法,在2013年上半年的统计中,有20%的企业没有达标,主要是一些小企业和产品单一的企业。 “如果按照2015年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油消耗量6.9升的标准去要求企业,会有百分之60%~70%的企业达不到,汽车企业必须要有紧迫感。”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最近几年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但是与原来的计划相比,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是慢了。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中央做出的决策,是国家战略。发展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企业作为市场活动主体,应该承担重要责任。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准入规定,我们也在研究做出修改,新增一部分做电动汽车的企业。考虑作出修改的原因,是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发现传统汽车企业可能在动力和措施、精力上不够,而社会上有一些创新力不错的企业,应该考虑让他们进入。 最近,国家正在考虑进行消费税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也要求将税收从生产环节向消费环节转移,汽车行业也面临着这一问题。对消费环节的税率进行调整,有助于引导消费,而且改变在生产环节征税的传统做法,也会让地方政府在企业设厂、过分看重汽车企业税收贡献方面有所改变,会让他们更加注重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的培育。 另外在国际市场上,有贸易自由化向投资自由化转变的趋势。欧美发达国家的市场在萎缩,主要市场潜力还是在中国,因此企业都十分重视中国。相对于国防、金融等板块来说,制造业的开放程度可能会增加,汽车企业要有准备。 “在出口方面,汽车企业资本的输出将是重要途径。中国的汽车企业要与国际汽车产业深度融合,要在利益分配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方面企业要好好研究。”吴卫说。(本报记者 周庆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