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人民币外升内贬
稿件来源:本报讯
从2005年7月21日到201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5.7%。而在人民币升值的这段时间里,国内CPI年均上涨3.1%,出现了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现象。 人民币外升内贬既与中国长期形成的经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又与人民币汇率政策有密切联系。改革开放之初为解决中国国内缺乏建设资金以及先进管理和技术的问题,中国实行了对外高度开放的政策,在经济上表现为采取外向型经济策略,即:投身于国际贸易经济。响亮的 “出口创汇”口号就是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后,出口型经济更是发挥了神威,促使中国经济迈上新的台阶。而与此同时,一些问题也开始暴露出来。 主要问题是中国贸易顺差越来越大,外汇储备盈余越来越多。这就带来两大影响:一是庞大的外汇储备如何保值增值成为头痛的问题,二是庞大的外储相应带来的外汇占款剧增,即基础货币发行的大幅度增加,从而造成中国国内的通货膨胀。 从国际上看,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美欧等发达国家将危机原因归咎于中国等出口储备大国导致的国际贸易严重不平衡。从而要求中国扭转贸易顺差局面,加大投资和消费,降低储蓄率的呼声此起彼伏,甚至不惜发起一轮又一轮贸易壁垒来遏制中国出口。 从国内情况看,长期贸易顺差造成的上述两大问题以及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严重失衡,即:经济增长过度倚重出口,而导致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的局面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后劲和持续性。从中国自身情况看,也要求扭转贸易严重不平衡的局面。这其中人民币汇率工具是一个重要手段。 人民币汇率 (主要是对美元汇率)适度升值有利于扭转贸易顺差过大的现象。基于整个经济发展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中国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进行汇率改革。就此拉开了人民币几乎是单边升值的局面。而人民币汇率接近9年的升值,也不完全是中国自己能够左右的。金融危机后美欧实施的超低利率货币政策,特别是美国连续实施的三轮量化宽松政策,使得美元汇率出现了与人民币汇率相反的走势,即在美国内升值,而对外却贬值。美元的较大幅度贬值以及欧元的走低,都使得人民币汇率对外不得不升值。 人民币对外升值确实抑制了商品贸易出口,使得中国出口这驾马车几乎停滞下来。令人遗憾的是却没有阻止住外汇储备的增加,继而使得外汇占款继续上升,基础货币发行继续增加,国内物价上升、通胀走高。原因在于,人民币升值使得国际资本特别是短期资本大举进入中国。这是国内通胀的主要原因所在。再加上,我国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加上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特别是对于资本进入较为宽松,而出境出国管理较严,一定程度上使得汇率不能起到调节资金资本全球流动的作用,导致国内流动性聚集较多,流出不畅,对物价形成了长期冲击。 人民币外升内贬使得中国一方面出口受到严重打压,造成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005年至今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35.7%,也就是说接近9年时间企业利润率需增长35.7%才能覆盖汇率升值风险,这种可能性几乎没有。另一方面牵连了国内黎民百姓。连续9年时间年均通胀率3.1%,其实百姓对物价上涨的感受远远不止这个幅度。从身边每一种生活品价格与2005年对比看,涨幅都是惊人的。 改变人民币外升内贬状况刻不容缓。从根本上,要继续调整经济结构,下决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得国际贸易趋向平衡。近期应该做好两件事情: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步伐,真正使市场在汇率形成上起决定性作用。特别是应尽快取消资本项目、金融项目流动管制,让汇率形成要素完全发挥作用,用市场机制形成的汇率来调节国际资本自由进出,构成流出流入的自由回路。 同时,必须加强对国际短期资本的监管监督。尽管开放经济带来了许多益处,但若开放过度,特别是对短期资本流动不加限制,很有可能会遭致投机者的攻击。所有被投进去的东西,投资人随时都有可能回收和撤出。这就可能酿成金融危机和银行危机,也是国内通胀的主因。 (余丰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