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今年将启动新一轮工业项目建设
稿件来源:本报讯
黑龙江省工信委日前召开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传达全国工信工作会议精神,黑龙江省副省长张建星到会讲话,工信委主任孙珅在会上作工作报告。 2014年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抢抓改革发展机遇,围绕 “十大产业”和 “五大规划”,准确把握具有龙江特色的产业发展路径,启动新一轮工业项目建设,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强化创新驱动,激发企业主体活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提高工业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主要预期指标是: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1.5%以上,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3%以上;全省县域GDP增长13%,县域工业增加值增长16%;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4.5%以上。 启动新一轮工业项目建设 孙珅指出,2014年黑龙江省将制定实施新一轮工业项目建设专项计划,突出工业大项目建设,突出产业链延伸,突出项目投产达产,突出集约集群发展,突出提升项目质量和效益。全年计划实施开复工项目6000个以上,完成工业投产项目3000个以上。 突出抓好重大项目。继续实施工业项目 “双百工程”,确保全年实施投资亿元以上工业大项目突破千个。传统优势产业方面,要着眼盘活存量,采取多种路径,推进合作式、技术升级式、数量扩张式发展,突出抓好一批国内领先、附加值高、有代表性、竞争力强的改造、扩建、提升项目。食品工业要重点实施品牌项目牵动工程,引入台湾及国内外发达地区食品工业的品牌、技术和市场等要素,吃干榨净全产业链,尽快将其打造成第一大支柱产业。装备工业要支持年产8万辆沃尔沃汽车大庆整车制造项目尽快实现量产,推进飞机制造产业步入快速发展期,确保齐轨公司重载铁路货车研发制造领先国际水平。石化工业要加快中石油120万吨甲醇制30万吨烯烃项目落地,推进龙油石化550万吨重油催化热裂解等项目建设,力争中海油鹤岗30万吨合成氨52万吨尿素项目建成投产。加快推进大庆中旺铝业项目建设,尽早谋划相关产业配套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以航空、卫星应用、轨道交通、海洋工程、智能制造等装备为重点,把握产业发展机遇,发展高端装备等新兴产业,引领带动产业升级。重点推进中船重工中小型燃气轮机产业园建设,争取重型燃气轮机产业在黑龙江省布局。大力发展国家支持鼓励的机器人、 “云计算”等产业,推动中电科第49所江北传感器产业园实现小批量生产,谋划发展信息消费智能产品和示范项目。 加快项目投产达产。建立项目推进机制,按照省政府重点产业资金管理办法确定的标准,综合运用新 “工业17条”政策,强化对投、达产项目的资金支持;抓好要素保障服务,突破瓶颈制约,整合力量攻坚,确保签约项目早落地、在建项目早投产、已建项目早达效。对前3年项目进行专题梳理,分类指导,解决问题,促进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其次是建立完善抓实项目的有效机制。要真抓实干,推动项目由 “书面”落到 “地面”、由投资变成实效,抓一个、成一个、见效一个。完善科学考评机制,在守住不破坏生态、不上产能过剩项目、不突破政策法规 “三不”底线的基础上,不仅看项目数量,更看体量和效益;不仅看产值,更看税收和潜力,严格依据开工率、投产率、达产率和投资效益、税收贡献、科技含量、产业关联度等指标,科学考评激励,形成正确导向,确保项目有数量和体量、更有质量和效益。 增强市场活力 加快“三个发展” 支持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深入落实国家和省扶持政策,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落实万名创业小老板培育计划,支持创业园与创业基地建设,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激发小微企业的发展活力与创造力。 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以新建项目为切入点,支持央企与地方企业、民营企业合作,重点推动央企与地方企业、民间资本交叉持股、兼并重组,支持华润、中国医药、中石油、中船工业与黑龙江省医药、煤炭、焦炭等企业的合作;以技术改造项目为切入点,鼓励非公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采取参股或合资、股权置换等方式加强合作;以上下游项目合作为切入点,支持非公企业与国有企业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引导非公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按照 “非禁即入”原则,创造优良环境,引导民间投资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支持进入基础设施、金融服务、公共事业和大型国有企业配套协作等领域,形成新的投资热点。 围绕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分类指导推进县域特色发展。突出规划的衔接和引领作用,针对各县 (市)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实行分类指导、因类施策,培育“单打冠军”,引导每个县 (市)发展壮大一、两个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主导产业。 主攻项目推进县域强劲发展。引导县 (市)以工业园区为平台,强化创业基地建设,把握政策底线,大小项目一起上,一二三产一起抓,巩固和保持抓招商、上项目、兴产业的强劲势头,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拓宽市场空间 布局“两个推进” 推进 “两化”深度融合。加快信息技术重点行业应用。围绕食品、民爆、装备、原材料、消费品等行业,建设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体系,加强生产经营动态信息全程监测,开展集成创新应用示范。启动国家林业信息化服务产业园建设;推进3项国家试点。 “工业云”试点要提供共性技术、产品设备及人才等资源,推动平台加快向协同制造、网络制造服务方向发展。 “政务系统云迁移”试点要组织政务信息系统向公共平台迁移,提高基础资源利用率,促进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两化融合区域评估”试点要委托第3方机构制定评估体系,在13个市地开展区域两化融合评估,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生产质量和管理水平;探索发展新型流通业态。研究制定 《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流通业态操作办法》,拓宽企业市场空间。 推进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园区提档升级。加快已确定的国家级、省级、县域重点工业园区建设,坚持稳量提质、特色发展,支持争创一批新的省级和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促进工业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增强园区服务功能。有针对性选择1~2家基础好的重点园区,加快综合性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支持县区重点园区建设。筛选一批基础和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县区工业园区,拿出不低于1亿元的资金,在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要素保障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打造带动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本报记者 由庆祝 通讯员 魏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