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突出工业支撑加快创新转型
稿件来源:本报讯
近日,福建省泉州市连续召开了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和两会,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福建省经济工作会精神,研究部署2014年工作,并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第一年的主要工作思路:加快创新转型,保稳求进攻坚,以全面深化改革开启加快创新转型新局面。 经济运行平稳 GDP占全省1/4 2013年,泉州经济运行健康平稳。面对复杂严峻局面,主要经济指标在高基数上实现较快增长。初步统计 (下同),全市完成生产总值5250亿元、增长11.5%,占福建省生产总值的1/4,公共财政总收入649.6亿元、增长1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增长24%,外贸出口158亿美元、增长27%。 泉州市委书记黄少萍在经济会议上分析指出,眼下泉州仍处于创新转型、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全市经济增长的产业基础、县域支撑已发生很大变化,但行业结构调整、部分企业升级的积极因素逐步显现,保持全省10.5%平均增长水平之上的发展还是有条件的。 在刚刚结束的泉州人大会议上,泉州市长郑新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2014年预计实现的主要经济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12%;公共财政总收入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外贸出口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 (验资口径)持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 思忧患谋长远 稳增长调结构 去年以来,泉州深入开展 “增强忧患意识推动长远发展”大讨论活动,组织学习先进城市发展经验,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建言献策,发展思路进一步提升,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推动发展的正能量进一步汇聚。特别是在稳增长调结构方面,取得明显的成效。 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出台稳工业 “8+10”等措施,落实企业帮扶资金19.3亿元、结构性减税和税收奖励35.3亿元。加强经济运行调度。每月召开经济分析会。定期分片区召开企业座谈会,协调解决问题近2000个。组织 “万家企业手拉手”等9个专项行动,180家龙头企业与1268家中小企业开展配套协作,对接产能450多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620亿元,增长24%。 产业升级步伐加快,突出工业支撑。出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安排超过5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百个重点转型项目。中化炼油等52个大项目建成投产或试产。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2.3%,亿元工业企业达1880家。深入开展 “第三产业发展年”活动。382个项目完成投资551亿元。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培育认定科技小巨人企业311家,新增国家级 “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引进并启动建设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装备制造研究所。 “6·18”对接合同项目643个。完成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650亿元。 突出创新转型 打造经济升级版 2014年,泉州将加大力度推动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金融综合改革、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创新转型,努力打造经济升级版。 拓展提升先进制造业。实施 “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加快培育纺织服装、鞋业、石化3个超2000亿元,机械装备、建筑建材、食品饮料3个超1000亿元,工艺制品、纸业印刷、光电信息3个超500亿元产业集群。坚持抓龙头、优增量,大力推进联合石化环氧乙烷及乙二醇、恒安智能化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落实 “五年千项”技改行动,年度技改投资610亿元以上。加快 “两化”深度融合,组织实施 “数控一代”及自动化技术创新专项。 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物流业要重点抓好菜鸟智能物流、普洛斯物流园区等项目。商贸业要重点抓好各类全国性、区域性大型专业市场的规划建设和转型升级。信息服务业要重点抓好EC国际数据中心、泉州软件园等项目。 培育壮大海洋经济。积极发展海工基地、临港工业、港口物流、海洋生物医药。抓好华宝和万弘海洋生物科技等34个项目。扶持发展海洋运输。推进海洋资源市场化配置。壮大远洋捕捞,发展现代渔业。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建好国家高新区,壮大科技小巨人群体。抓好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 “泉州科技云”等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制造业关键共性技术“燎原计划”,建设海峡技术转移泉州中心。深入实施 “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 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支持企业设立境外营销网点,开展国际商标注册和国际品牌并购。推广关检合作 “三个一”通关新模式,促进一批重点企业货源回归、就地通关。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 “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构建千年古港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深化金融改革。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2家以上,加快消费金融公司、泉台合资全牌照证券公司筹建。建成用好金融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新增上市企业8家、发债企业8家以上,海峡股权泉州交易中心挂牌企业突破300家。拓展民综改革。出台加快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等政策措施,积极争取获批国家发改委试点。(本报记者 张跃良 通讯员 张少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