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末,重机上市企业纷纷披露了前三季度的业绩,但从七家企业数据来看,业绩均出现了下滑,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已经面临停牌的危险。
受市场萎缩与利润降低的影响,重机企业已经连续多年日子不好过。2013年依然没有得到好转,前三季度数据显示营业收入同比继续出现了下滑。
重机企业下游细分行业冶金设备、矿山机械两大领域需求量不断萎缩,核电等新兴行业也远没有达到当年兴建时所预计的利润。已经技改完成的万吨压机有的已 “无用武之地”,高端建设同质化、产品利润一落千丈等问题依然困扰着重机企业。
虽然2013年全年的数据还没有出炉,但是对家企业表示对全年数字不乐观。
上市企业数据下滑
从去年三季度数据来看,中国一重(601106)发布2013年第三季度报告称,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54亿元,同比下降7.12%;前三季度公司亏损4.37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0669元。
该公司表示,一是受外部环境影响,公司平均订货价格有所下滑、产品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4.26亿元;二是投料期内,部分材料及能源价格上涨及收入下降导致消化固定性费用能力减弱,公司减少利润4.22亿元。
中信重工 (601608)前三季度公司盈利3.94亿元,同比下降22.78%,每股收益为0.14元。前三季,中信重工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4.11%,为37.02亿元。报告显示,中信重工净利下降的原因是营业收入减少。
太原重工 (600169)去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4.7亿元,同比减少8.8%,每股收益-0.0215元。
大连重工 (002204)前三季度营业收入56.14亿元,同比减少12.79%;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1.35亿元,同比减少69.15%,每股收益0.06元。
ST二重 (601268)公告预计2013年度经营业绩将出现亏损净利润减少31.5亿元左右。据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公司净利润减少15.09亿元,公司营业收入39.12亿元,同比增长34.41%。每股收益为-0.6536元。与此同时,*ST二重表示,因公司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亏损,若公司2013年度审计报告最终确定为亏损,上海证券交易所可能暂停公司股票上市。
此外,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北方股份发布2013年度三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04亿元。从数据看,季报中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处于同比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趋缓,反映公司在持续低迷的经济形势下依然保持了较为稳健的经营态势,在需求骤减、竞争加剧的两头挤压下依然处于相对占优位置。今年以来,北方股份矿车出口仍然保持了较为稳健的态势,截至目前,出口量已经超过百台。
众企业大呼日子难过 从龙头企业数据来看,当前行业市场持续偏冷,增速一再下降,进入发展的低谷期,众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乐观。
有业内人士推测未来两年将是重型机械行业形势更为严峻的一年。毕竟目前只有少部分企业基本满足全年订货,且仍存品种不均衡、合同安全性欠佳等隐患,而大部分企业经营难度加大,全年业绩下滑几乎已成定局。即便接下来宏观经济有所回升,重机行业的复苏也要晚于其他行业一年半载。而最令人担心的是企业利润持续大幅下滑,长期下去,将难以为继。
一重相关人士表示,一重主营的冶金设备、核能设备、重型压力容器、大型铸锻件、锻压设备、矿山设备销售额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由于冶金市场的低迷及国务院暂停新建核电项目审批的影响,一重销售收入较上年有一定幅度的下滑。实际上重机企业近两年的情况都处于相对困难时期,如果再如此发展下去,很可能消融掉 “十一五”所积累的技术 “家底”。
大连重工相关人士表示,此次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前所未有,可以说是重组搬迁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
从国内市场看,装备制造业产能过剩、企业综合成本上升、价格竞争、回款难等运行管理压力还会进一步加大。但是,国家正在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明确提出通过投资和内需 “双轮”驱动经济 “稳增长”,并要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 “实体经济”快速发展,七大战略新兴产业规划的实施及加速推进“城镇化”等战略举措,必将带来新的市场需求和装备制造业的再发展。
上重相关人士表示,当前国内外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国际、国内来看,世界经济增长动力都不足,国内经济增长动力仍需增强。尽管宏观经济形势有复苏迹象,但重机行业机器产品低价竞争加剧,热加工产能过剩延续,行业反应滞后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形势的复杂性。
有专家分析,2013年及未来两年,如果世界及中国经济没有大的改观,我国重机行业可能面临最为寒冷漫长的冬天。
到第三季度,上重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较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当年承接订单量与预算也有较大差距,难以支撑年度销售目标;宏观经济软复苏,上游项目因缺少资金等原因启动较慢,在手合同迟迟不能生效。同时,应收账款、存货居高不下,应付账款压力大,现金流持续紧张。银行贷款多,利息负担重,公司短期内扭亏为盈难度较大。
中信重工相关人士也表示,今年乃至未来两三年内,经济走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重型装备企业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应做好更艰苦、更持久的应对准备。
太重相关人士也认为,未来两三年乃至更长时间,重机行业面临的形势和困难都十分复杂,这是由市场供求关系以及中国新兴工业化道路的选择所决定的。
产品过剩降低利润 现在,几大重机企业虽然各有专业侧重,但经过几十年市场洗礼后,许多能力是高度重合,关键重大设备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资源浪费,也是导致当下产品同质化的根源。
有专家表示,就说万吨压机这种设备,几大重机厂都已经技改完成,但中国用得着这么多吗,这确实需要调控一下。还有专家认为,解决同质化问题关键在于建立适应市场的决策机制和自身的发展定位。
除了大用户自己造设备外,一些非本行业企业也都新建低端重型装备制造企业,盲目扩建严重。如钢铁行业大多数都有机械制造公司,铁路建设企业建起了盾构机制造厂,结果是低端能力(仅具有制造能力)大量过剩、能力放空和无序竞争、血拼价格。比如目前轧辊等多种产品的价格已经降到了原来的一半,不少重机企业坦言: “做了就亏。”这是行业所面临的尖锐问题。
因此,政府应通过充分调研,不盲目调控,不放任恶性竞争,加强对企业支持的同时,尊重市场,尊重竞争,重机行业才能走向良性竞争、共同繁荣发展的道路。
据了解,目前上重公司正积极进行市场预测、产品结构研究、战略规划,加强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重点做强做大拳头产品,力争率先突破困局。(本报记者 郭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