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伏行业拐点隐现 发展势头向好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3年是我国光伏行业否极泰来的一年,在经历2011年和2012年持续亏损之后,终于拐点隐现,部分光伏企业实现扭亏,经营状况得到较大改善。 当然,这与政府对行业的高度重视不无关系,去年国务院出台了 《关于促进我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 [2013]24号),其配套文件也相继出台落实,涉案金额最大的中欧光伏贸易纠纷实现和解,这些都为行业走出困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或将触底反弹 2014年光伏行业能否续写新篇?这是业界非常关注的问题。 首先从材料供应上看,2013年全球多晶硅产量达25万吨,同比略有增长。我国产量约8吨,同比增长12.7%,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但这也仅能满足我国50%的市场需求。 众所周知,由于多晶硅价格持续在低位运行,加上国外多晶硅企业的低价倾销,国内多晶硅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较大。 据预测,2014年随着下游应用市场的不断扩大,对多晶硅市场需求也在提高。全球新增产能投产和复工产能利用率逐步提升,产量主要集中于江苏中能、特变电工、大全新能源等企业。由于国外多晶硅产品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规避 “双反”关税,持续对我国进行低价倾销,市场供应量的不断增大和多晶硅生产成本的持续下降,企业仍将承受经营压力。 其次从组件生产上看,2013年全球光伏组件产量约40GW,同比增长9%,我国光伏组件产量约为26GW,同比增长13%,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 与多晶硅类似,我国主要电池组件企业去年三、四季度也相继扭亏为盈,整体发展情况向好。 在出口方面,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量约为16GW,同比下降27%,其中对欧洲出口份额由近65%下降至2013年的30%,而日本跃居首位,成为最大的出口国。 在进口方面,受美国 “双反”影响,大陆企业多采用中国台湾电池片规避贸易壁垒,去年从台湾进口额超过10亿美元,约占我国太阳能电池总进口额的60%。 展望2014年,随着行业的整体好转及由于组件价格下降,使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逼近甚至达到平价上网,预计全球组件产量继续呈现增长势头,我国光伏组件有望超过28GW,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由于多晶硅等原辅材料、第三方电池片涨价,以及国外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将给企业带来经营压力。 分布式发电成为重点 2013年光伏行业最热门的话题无疑是分布式发电。 去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市场约36GW,同比增长近12%,其中欧洲光伏装机量约为9GW,占比由过去的50%下降至26%,市场需求连续两年下滑。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新增装机量约10GW,同比增长122%,居全球首位,其中光伏大型地面地站约为7GW,分布式发电约为3GW。 国务院出台 “国发24号文”等多个政策文件,从上网电价、补贴资金、并网管理等多个层面破解国内应用市场发展的瓶颈,力促国内市场的规模化启动。 光伏电站在现有补贴水平和出力无限制的情况下,受到各路资本追捧。去年为赶在年底前并网以获得1元/瓦的电价,掀起了新一轮大型电站建设高潮。国家也高度重视分布式发电,在 “十二五”规划的35GW容量中,有20GW为分布式发电。而在2014年光伏建设12GW的指导目标中,有8GW为分布式发电。 业内人士认为,分布式发电商业模式尚未成熟,潜在风险较多,规模化推广阻力仍较大。 比如终端用户消纳的不确定性会影响投资收益。 为什么很多投资者愿意投资地面电站,而对分布式发电只是远观?很大原因在于地面电站的规则很简单,知道当地的日照等指标数据就能大致计算出发电量,再结合电价补贴,可计算出收益和回报率。 而对分布式发电来说,多少电是用户自发自用的,多少电是并到电网的,很难预测,因此无法计算出一个稳定的收益率。 电站完工后产权的风险性也是个问题。对于屋顶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各方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如何协商三者关系是个问题。再者,由于屋顶毕竟不同于土地,如果在未来25年内,业主需要拆掉建筑物改作他用或转让他人,则又会对未来项目产权造成不确定风险。 终端用户消纳的持续能力也不容忽视。终端用户会否发生停工歇业,转产或厂房转让后下一个用户是否维持同样的用电水平,都会影响项目的赢利。 前景依然可期 2013年,我国一系列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密集出台。首先是国务院出台 《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市场启动、产业规范、贸易纠纷和配套环境等方面做了相应表述,将 “十二五”装机规划由原定的20GW提高至35GW。 其次是 “国发24号文”的9个配套文件相继发布,包括财政部发电量补贴和资金拨付管理办法、发改委 《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发改委 《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工信部 《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兼并重组实施意见等相继出台实施,产业发展环境逐步好转。 此外,金融机构如银监会、国开行等也在积极与行业主管部门合作,根据 “国发24号文”精神出台金融扶持政策。而备受关注的中欧光伏贸易争端也在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下,通过“限量、限价”方式达成和解,为后续贸易纠纷的应对提供了借鉴。 业界有理由相信,随着相应配套政策的落实,国内市场的扩大,产业规范程度的提高,以及技术进步等组合拳的共同作用,光伏产业2014年发展向好。 但不能回避的是,由于供过于求带来的价格压力,以及产业规模膨胀和库存盘活的压力,阶段性过剩局面不可避免,加上外部贸易的不确定性,产业面临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 业界普遍认为,2014年我国光伏产业将面临由于国内市场过快扩大而导致新一轮产能过剩,光伏制造业也将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面临深刻变革,政策单向利好,催生光伏电站建设无序发展等多方因素,使光伏行业即迎来商机,又面临挑战。(本报记者 于 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