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全国工信工作会议精神系列述评之四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创新驱动成为发展主题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4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工业进入了加快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必须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出发点,把工业发展建立在创新驱动的基础上,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实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有机结合,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创新驱动成为发展主题 创新是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能源、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实现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最大问题。 事实上,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还不高,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技术创新还没有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有关人士指出,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国家利益。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如果不能快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就无法突破技术垄断和技术壁垒。 当前,我国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已经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创新驱动已经成为广大企业的共同追求。因此,要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施创新战略的突破口,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企业创业创新活力。 工信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将优化企业创新政策环境。一是落实促进企业创新的财税政策,推动扩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研究实施设备加速折旧政策。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财政投融资方式,建立产业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等。三是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建立一批企业主导的产业创新联盟,支持产学研协同创新。其中,重点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进一步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动力。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国要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 国防工业体系是国家工业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一方面,国家工业体系里面必然包含了国防工业体系,另一方面,国防工业体系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工业体系的支持。但我国国防工业体系在相当一段时间是保持相对独立的发展,随着国家经济的改革和国家经济体系建设,乃至我国逐步进行经济全球化建设,无论从技术发展还是技术应用方面,军民融合都被提了出来。 工信工作会议指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拓宽军民技术信息交流渠道,推进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促进军工与地方经济融合。 军民融合是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谁融合式路子走得快,谁就能赢得发展先机。而实现富国与强军的有机统一,必须将国防和军队建设深深融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中,充分发挥国防建设领域和经济建设领域资源整合的优势,实现一种资源投入,两种效益产出的兼容型、双赢式发展。 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系统工作。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激发活力,提升潜力,探索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推进军民融合更加深入地向前发展。 中小企业应致力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已经成为支撑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增长的重要力量和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事实上,作为处于市场经济前端的敏感群体,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增加就业的主力军和国民经济的 “晴雨表”。 可以说,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更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但从总体情况看,传统产业以及传统产业中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产品仍占主导地位。特别是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一些困难和矛盾。企业创新能力薄弱,许多领域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企业尚未真正成为技术的主体。企业不仅缺乏创新人才,也缺乏创新资金的支撑,并且在创新过程中面临诸如信息、资源、金融政策不配套等障碍。 中小企业作为创新发展的最大群体,是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研成果产业化的主要载体。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在产业中的迅速扩散,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我国在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又要发挥好政府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有观点认为,政府在扶持中小企业工作中,更多是 “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在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情况下,政府就应当主动补位,弥补市场失灵,营造发展环境和提供公共服务。如加快推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建设,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信息、创业、融资等困难。 工信工作会议指出,激发企业活力动力,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首先,支持更多中小企业进入创业板、新三板、产权交易市场等,引导金融资源向中小企业倾斜。同时,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必须要从创新驱动角度激发中小企业活力,利用税收、利率、补贴等多种手段,加快中小企业的空间集聚,引导中小企业联合创新。而且,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和信息化推进工程,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本报记者 孟凡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