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
面对2013年经济放缓、需求不足、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下行的形势,中国建材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570亿元,利润总额123亿元,增加值433亿元,超额完成了国资委要求的 “保增长”目标。
布局2014,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志平表示,2014年总体形势上稳中向好,建材行业供需关系有望得到改善。集团将继续稳中求进,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强化整合优化、增效降债。同时,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积极向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超额完成 “保增长”目标 2013年是中国建材集团保增长、抓改革、调结构、促转型、强管理的关键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国建材迎难而上,围绕 “整合优化、增效降债”的工作任务,强化基础管理,推进转型升级,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取得了良好的业绩。
在传统产业方面,大规模联合重组基本完成,重点转向夯实核心利润区建设,同时积极推进水泥和玻璃业务 “四化”发展,产业素质不断提升;在 “三新”产业方面,石膏板、新型房屋业务稳步增长,碳纤维、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取得新的进展;在国际业务方面,新能源产品、新型建材和新型房屋的出口比重稳步提高,海外投资建厂进展顺利;在科技创新方面,产研协同持续深入,一批国家科技项目成功落实和申报,专利达到3231项,100余项新技术成果在集团内转化推广。
宋志平充分肯定了中国建材集团2013年取得的各项成绩。他指出,回顾2013年和过去十年的发展,集团有五点经验值得总结:
一是坚持清晰的发展战略。按照“大力推进水泥、玻璃的结构调整、联合重组和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新能源材料”的战略思路,走了一条资本运营、联合重组、管理整合、集成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不断推动集团转型发展。
二是始终坚持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集团最初是一家困难企业,被推向市场,但也正是这样使市场机制融入了集团,形成南方水泥、北方水泥、西南水泥、北新建材、中国玻纤、南京凯盛等一批典型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给集团发展带来强大的内生动力。目前,中国建材集团净资产650亿元,其中440亿元是社会资本,210亿元是国有资本,国有资本只占三分之一,以650亿元的净资产控制一个3000多亿元总资产的企业,国有资本的撬动力更大,保值增值能力也更高。
三是坚持创新理念模式。集团秉承 “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蕴于行业利益之中”的理念,以市场化方式开展大规模联合重组,建立起与兄弟企业共赢的市场机制,实现了市场竞合,在2013年大宗基础原材料行业普遍亏损的情况下,带领水泥产业走出市场低迷,确保了全行业可观的经济效益,为行业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是坚持规范的治理模式。建设了合规高效的董事会,实现了科学决策,确保了管理有序。
五是坚持抓好党建工作,弘扬优秀的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巩固了干部优良作风,带动了员工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 “以人为中心”,坚持 “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集团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深入人心。
积极向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
“2014年经济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但总体上稳中向好,改革将成为贯穿全年始终的主旋律,建材行业供需关系有望得到改善。”宋志平表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城镇化工作会议,把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到新的高度,提出发展 “若干城市群”,这将为建材行业提供持续的刚性需求。中西部铁路公路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保障房建设等,也都将拉动建材产品需求。同时,中央加大化解产能过剩力度,继发布41号文件之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预计新增产能将得到一定控制。
此外,国家不断加强节能环保约束,淘汰落后产能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各地大力治理雾霾等空气污染问题,局部地区可能出现限产措施,这都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宗建材产品的供需矛盾。
基于上述情况,宋志平对于2014年的集团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
一是确定集团 “稳中求进”的经营目标和 “四稳四进”工作任务,“四稳”指夯实管理基础,稳收入、稳市场、稳价格,加强风险防控,深度管理整合; “四进”指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坚持创新导向,探索产业 “走出去”模式。
二是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要在全世界最大的水泥供应商的基础上做精水泥,包括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做水泥制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等;要大力推广 “绿色小镇”项目,力争成为全球最大的建设工厂化新型房屋的企业集团;要继续加大新能源材料的开发利用。
三是继续强化整合优化、增效降债,推进实施管理 “八大工法”,即五集中、KPI、零库存、价本利、对标优化、核心利润区、市场竞合和辅导员制,打造业绩良好、管理精细、环保一流、品牌知名、先进简约、安全稳定的好企业。
四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争取先行先试,在集团层面做好发展成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充分准备,在所属企业层面继续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积极向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和科研院所实施员工持股等形式,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和竞争力。
五是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加强队伍建设,严防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士气低沉、效率低下、投资混乱、管理失控的 “大企业病”,扎实做好企业改革发展的各项工作。
最后,宋志平强调,一定要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安全重于泰山。(本报记者 高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