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亚特收购克莱斯勒之事已尘埃落定。接下来,菲亚特在中国的发展便更多地为人所思考。对菲亚特曾经的失败,对于其产品的单一、认知度低,都是限制其在华发展的重要因素。未来,菲亚特能否在中国和世界汽车行业复兴,5月份马尔乔内将发布的汽车规划至关重要。 随着世界第七大汽车制造商——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集团的强势整合完成,逐步安定了 “后院”的CEO马尔乔内或许会有更多的精力分给中国。继菲翔上市一年多之后,广汽菲亚特的第二款战略车型——两厢掀背车Ottimo致悦也终于要推向市场。
然而,曾在华遭受过失败之殇的菲亚特品牌,想要在这个对所有汽车制造商而言都是 “最重要”的市场上“咸鱼翻身”并非易事。
在汽车行业市场分析师封士明看来,菲亚特 “肯定是重视 (中国市场)的,但不知道该怎么重视”。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张志勇则认为,对于菲亚特这样二度进军中国的外国品牌来讲,其品牌口碑修复所需的时间比建立一个全新更长。
销量不容乐观 2012年9月,在成立了两年的广汽菲亚特推出其首款国产车型菲翔之时,菲翔被寄予了年内销售1.5万~2万辆的销量期待,然而2012年菲翔销售了1.13万辆,离目标仍有一定差距。
2013年,菲翔的年销售目标被定到9万辆,这意味着单月平均销量需超过7000辆方可实现目标,而实际情况是,根据统计,直到2013年第三季度,随着口碑的积累、优惠的加大,以及各种小问题的逐步解决,菲翔的销量才真正有所起色,在9月时菲翔的销量一度突破9000辆,而10月、11月的销量又回落到3353辆、5840辆。2013年全年,广汽菲亚特全年累计销量为4.84万辆,虽然同比3.3倍的增长 “看上去很美”,但不得不考虑到:极低的基数也是成全如此高增业绩的因素之一。
在封士明看来,作为一款新车型,菲翔的销量算是 “过关”,毕竟仅靠一款国产车型势单力薄地在过度竞争的A级车市场拼杀,能撑过单月5000辆的销量就已经算是乐观了。而张志勇则认为,就平均水平来讲,菲翔的销量表现仍游走于较低水平,与广汽菲亚特所期待的销量差距很大。
至于菲亚特的进口车型——菲跃和菲亚特500的销售成绩也并不理想,在各自的细分市场都是属于比较边缘化的车型。张志勇认为,主要原因是购买进口车的人群更倾向于知名度和美誉度更高的高端品牌,而这显然是菲亚特在中国没有达到的。
或许是出于对销量的不满意,2013年广汽菲亚特的高层人事也一直处于调整之中。2013年1月,原广汽菲亚特总经理郑显聪调任菲亚特公司旗下玛涅·蒂马瑞利中国区总裁,柏恩翰接任。此后,原广汽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王秋景接任蒋平,担任广汽菲亚特执行副总经理一职;原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徐育林接任闫建明,担任广汽菲亚特副总经理。此外,广汽菲亚特销售部副总监与市场部副总监的人选也有变化。
一朝天子一朝臣。封士明分析,高层的频繁变动令广汽菲亚特失去了团队的稳定性,这对于公司的管理、品牌的宣传等都将产生不小的冲击。而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合资企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一个稳定的、有大智慧的领导者在中外双方间斡旋,以达到沟通顺畅和利益的平衡。
品牌修复待考
在张志勇看来,上市一年有余的菲翔对于菲亚特在华的品牌知名度推动作用并不是特别明显。他认为,有过在华败走麦城的经历后,菲亚特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来强化消费者对其品牌的正面认知和接受。而从实际情况来看,菲亚特这一点做得“远远不够”。
封士明也指出,在品牌营销方面,菲亚特品牌缺乏一种俯下身来亲近大众的随和感和对中国消费者的洞察力,有一点 “曲高和寡”的味道。
就产品投入的绝对速度来看,菲亚特也有待提高。当然,更重要的是菲亚特后续产品的投放策略,其定位与中国市场的接近程度,乃至对同级别产品的冲击程度。
即将推出的致悦,是一款以年轻人群为目标的运动、时尚两厢车,而菲亚特近年来缺乏朝气与活力的品牌表现极有可能成为限制此款车型发挥。
记者以为,在品牌营销方面,菲亚特若依旧采用意大利足球那种防守式的打法,想要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中国汽车市场上杀出一条康庄大道来恐怕难度还是极大的。
在华发展关键 随着菲亚特在今年1月完成对克莱斯勒的全资收购,合并后的公司——菲亚特-克莱斯勒汽车也晋级为世界第七大汽车制造商。不可否认的是,此项并购的完成也为广汽菲亚特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和资源支持。
张志勇认为,菲亚特100%收购克莱斯勒之后,基本上保证了其后院的稳定性,而在此之前马尔乔内把太多的精力放在收购克莱斯勒这方面。收购完成后,新公司会更好地协同发展菲亚特和克莱斯勒两个品牌,这给广汽菲亚特的发展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封士明分析,二者的完全合并将带来诸多规模和成本优势,形成类似现代和起亚的关系。对于菲亚特来讲,由于其本身缺乏SUV基因,可以借助克莱斯勒的力量让其在SUV的销量和利润率上占据更多优势。尤其在中国市场,SUV细分市场的迅速膨胀已令其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然而,张志勇认为,未来马尔乔内的首要重心仍然是欧洲市场,其次是美国市场,然后才是中国市场,“菲亚特是一个非常欧化的汽车品牌,在欧洲的销量所占比重很大”。也有媒体报道显示,关于集团未来的复苏战略,马尔乔内将重点振兴阿尔法·罗密欧品牌,在意大利维持产能和就业岗位,在高利润率的豪华车细分市场展开竞争。
记者以为,合并后的菲亚特-克莱斯勒要想在未来实现真正的复苏,绝不可小视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2013年全年,菲亚特-克莱斯勒累计全球销量达到442.38万辆,同比提升3.5%。其中,菲亚特-克莱斯勒在亚太地区增长最快,2013年销量同比猛涨72.8%,至19.95万辆,中国市场的高增幅奠定了亚太市场攀升的基础。2013年,菲亚特-克莱斯勒在华累计销量达到12.86万辆,同比骤增125.4%。
显然,马尔乔内将于今年5月公布的菲亚特-克莱斯勒三年发展战略规划显得极为关键。菲亚特-克莱斯勒将如何实现其在中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复兴?我们拭目以待。(本报记者 谌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