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地“两会”看未来汽车产业政策走向
稿件来源:本报讯
除了庆丰包子与明星委员,刚结束的地方 “两会”还有哪些实质性看点,是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从汽车行业来看,地方 “两会”所讨论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政府职能转变、大气污染治理、城市交通问题治理等议题不仅将会延续到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还可能影响到未来的汽车产业政策。 大气污染与雾霾的防治,几乎在每一个省 (市)的两会中都被提及,甚至有不少省市领导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立下“军令状”,要大力治霾,降低PM2.5。其中,有不少省 (市)都把 “矛头”指向汽车,具体措施也大同小异,如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在公交系统中引入清洁能源汽车,淘汰黄标车,推进机动车尾气整治等。这些措施可能对下一步新能源汽车在全国的推广落地起到促进作用,更多的地方政府可能拿出真金白银来补贴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行为,私人市场可能借此打开新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各地方政府对发展多少新能源汽车鲜少有数量上的期待,但在淘汰黄标车方面,都提出了具体的数字目标,例如天津要淘汰黄标车8万辆,江苏省要淘汰15万辆,浙江要淘汰10万辆,黑龙江要淘汰5万辆等。从中至少可以看出两点信息,一是新能源汽车在2014年会有更多政策支持,但能支持到什么程度仍需观望;二是汽车报废与回收利用将面临着较大挑战,尤其是形成 “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整个汽车的生命周期中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未来汽车产业政策需要特别关照的一点。 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治理交通拥堵方面,不少省市都有提及,但都缺乏政策新意,基本都是以 “控车”为出发点,通过实施或准备实施机动车限行、限购管理,提倡民众使用公共交通来缓解交通压力。但在笔者看来,更多的地方政府应该向深圳学习,通过经济手段或政策如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进一步增加全市道路资源供给等来改善交通问题。 公车改革也可以归在城市交通问题的解决中。虽然这一改革的出发点是反腐倡廉、建设节约型社会,但从客观上来看,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会部分减轻城市交通压力。 与减少大气污染、缓解交通压力下的 “限行限购”相反,在很多省 (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做强做大产业集群,加大汽车生产的规模。吉林、湖北、重庆、上海、广州等传统工业重镇自不必说,在呼吁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产能的增加也无法回避,如重庆市就提出要新增汽车产能35万辆;在一些汽车工业并不发达或完全没有基础的省份,如内蒙古、福建、云南、陕西、河南等省份也提出要抓汽车产业,促进汽车整车项目建设。 看来,环境压力和GDP增长同样重要,但当两者的矛盾越演越烈,更多城市限购限行、更多汽车项目上马时,对汽车产业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结构性问题了,但愿这个问题能通过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作用”化解掉。 (芦丽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