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日前发布的 《2013年风电发展年报》,2013年,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318.1GW,2013年新增风电装机35.5GW,比2012年的增量下降约10GW。而中国继续领跑全球新装市场,2013年新增16.1GW,累计达到91.4GW。基于对中国和其他新兴市场的看好, 《年报》乐观预计,2014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将回到甚至超过2012年的水平。而根据国家能源局的规划,今年我国风电装机18GW,这将让中国继续蝉联新增市场的冠军。 (资料图片)
2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 《世界能源中国展望 (2013~2014)》指出,我国能源对外依存度将由目前的9%上升到2015年的11%,2020年接近26%。
据 《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3》预测,2020年前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的缺口最大,天然气次之,只有煤炭的生产量可以基本满足国内的能源消费需求,但未来我国能源需求增长之势,将对世界能源供需平衡具有更大的影响。
供需矛盾将加大 据生意社能源行业走势图显示,2013年,我国能源行业整体呈现 “先抑后扬”的走势。上半年能源产品几乎全线走跌,整个能源行业可以用 “黑色”来形容。其中1、2月份能源市场走势较为乐观,处于一波上涨行情;从3月份开始则一路下行,行情疲态难掩,市场看空氛围浓厚。
下半年能源产品几乎全线 “飘红”,下跌产品均幅度不大,整个能源行业较上半年走势大相径庭。其中7、8、9、11月份能源市场整体出现两波持续上涨行情,只有在10月初以及12月末行情出现波动,市场有所回落。
中国能源网分析师冉泽认为,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转型期,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再加上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需求增速也在放缓。同时,2014年美国将逐步收紧量化宽松政策,外国资本流出我国或不可避免,这都无助于刺激我国经济增长,能源需求增长形势仍不容乐观。
《世界能源中国展望 (2013~2014)》认为,2011~2035年,我国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为2.23%,高于国际能源署新政策情景下的1.9%。到2035年,我国能源需求将占世界能源需求的24%,而我国的能源需求增量将占世界能源需求增量的38.5%。
我国是人均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8%、土地只有40%、矿产资源只有40%。石油人均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1%、天然气只有7.9%,煤炭也只有71%。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阶段,对能源资源需求增大。据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需要新增能源消费4436万吨标准煤、1093万吨钢、3061万吨水泥,这对我国能源安全、环境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战。
对外依存度上升 《世界能源发展报告2013》指出,我国能源自给率一直维持在高位,但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自给率持续下降。据统计,2006年我国能源自给率首次跌破90%,2007年跌至最低的88.2%的水平。此后再次回升,201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90%左右的自给水平。
实际上,我国煤炭、原油和天然气的资源枯竭时间表均早于全球其他国家化石能源枯竭常规时间表。当前,我国能源消费主要依赖的是煤炭,但探明煤炭储量仅能够维持81年的开采量,同时原油将在15年内开采枯竭,天然气资源也将于30年内用尽。
按照 《能源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目标计算,2015年我国能源自给率必须要守住85%的水平线。但2013年,我国石油、铁、铜等大宗短缺矿产进口量持续增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三大传统能源对外依存度呈现出普遍上涨格局。其中,煤炭进口依存度上涨至8.13%,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首超三成涨至 30.5%,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7.39%,距离61%“红线”已经非常接近。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为56.4%、铜71.4%、钾肥51.5%、铝61.5%。
同时,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能源效率、单位产品能耗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0%。据统计,我国能源浪费巨大,能源利用率仅为33%。我国消耗了世界20%的能源却只生产了全球GDP的10%,为此还消耗了世界50%以上的煤炭、钢铁与水泥,并造成环境污染。2012年,我国单位GDP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8倍、美国的2.2倍、日本的3.8倍。
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1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有观点认为,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既与产业结构有关,也与能源结构相关,同时暴露出我国能源政策和能源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消费总量难控制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在《美丽中国的能源之战》中指出,如今我国严峻的能源形势之下,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接连步入瓶颈。为了国内生产总值,我国不惜透支环境、透支资源、透支未来,获得巨大成功的改革开放三十年又将国家拉到了一场 “大改革”的边缘。
《世界能源中国展望 (2013~2014)》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行能源政策存在着单纯为经济发展服务而缺乏制约经济发展等系列缺陷,更难以与现代生态文明进程协调发展。
《中国中长期能源需求预测与展望》认为,近年来,我国能源需求增速下降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趋缓,而非能源弹性下降。一旦经济增长提速,能源需求仍然可能增长较快。2013年,我国水泥表观消费量达到24亿吨,相当于美国历史最高年度消费量的20倍。粗钢表观消费量超过7亿吨,相当于美国历史最高年度消费量的7倍。
同时,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目标在短期内难以同时实现,二者存在一定权衡关系。国际经验表明,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能源弹性相对稳定且高于0.5。当经济增速较低时,能源消费增速也较低,这将导致能源强度降幅较小。如果没有适度较高的经济增速,就难有较大的能源强度降幅。不过,有了较高的经济增速,又可能导致较快的能源总量增长。从目前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来看,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基本可以贴着警戒线实现,但强度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较小。
而且,我国制定并严格执行有利于延长建筑物服役周期的系统性政策体系,远比出台具体技术装备能效标准、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淘汰 “落后”产能等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更为重要、更为紧迫。我国大拆、大修、大重建造成了大量浪费,这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能源和资源浪费。如按面积计,我国近5年的水泥累计消耗量约占建国以来累计消耗量的40%。
韩小平指出,为应付环境、政治、经济、外交等重重压力,我国必须以清洁、高效、可持续的能源之战来改变国家的处境。其中,我国要打好三大能源战役,即深化能源市场化体制改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全体公民素质,实现能源生产和能源消费革命;通过能源结构调整,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打造 “升级版”
据2013年世界能源发展态势显示,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能源需求重心继续向新兴经济体转移。虽然近两年来中国、印度等一批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是这些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和中产阶层的形成,对全球能源需求的东移形成刚性推动。其中,中国、印度和东南亚构成的亚太月牙型地带的石油需求占世界25%,不仅是世界最大的石油需求中心,而且成为对世界石油市场和地缘政治具有重大影响的 “需求中东”。
根据预计,2014年后,世界新增能源需求在中国、印度、东南亚、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地进一步聚集,但国际能源结构的优化、能源效率的提高以及能源科技的进步,将对我国能源的核心竞争力构成挑战。
生意社能源分社资深分析师李宏指出,纵观能源市场,在国家大力倡导绿色GDP和节能减排的战略部署下,我国煤炭消费虽继续盘踞最大一次能源地位但价格始终 “不温不火”,天然气消费则持续迅猛增长,而成品油消费增长步伐继续 “刹车”。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我国要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的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专家预计,2014年能源领域的改革将以价格改革为突破,油、气、电、水定价机制将向市场化加速推进。
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指出,2014年能源工作要坚持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强监管、保供给、惠民生的总体思路,着力打造中国能源 “升级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生意社能源分社资深分析师李宏认为,进入2014年,随着欧美经济逐步走出危机阴影,地缘政治风险降低,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页岩气领域的持续突破,能源供应长期偏紧导致的价格上涨预期得以减弱,能源市场供应宽松仍将是主流,能源产品价格不会剧烈波动。预计在三季度,大多数能源产品价格高点仍将会出现。 (本报记者 孟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