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同心协力 安徽民营经济提速增效
记者日前在安徽省经信委记者发布会上获悉,2013年,安徽省民营经济克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环境偏紧、制约因素增多等不利条件的影响,逆势上行,呈现 “提速增效、贡献突出、结构优化、后劲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 10843亿元,增长10.7%,占全省GDP的57%,对全省GDP增长贡献率达59.1%。全省地方税收的78.9%来自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66.5%来自民间投资。民营工业对全部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3.3%,拉动全省工业增加值增幅8.4个百分点。 安徽省经信委副主任吴韦人说,2013年,按照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的总体要求,省民营办牵头协调、主动作为,各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大力支持,全省上下同心同向、系统联动,形成了政策持续发力、环境持续改善、服务跟进到位、工作形成合力的良好局面。 抓发动,跟进政策落实 政策配套成体系。围绕省委、省政府 《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 (皖发 〔2013〕7号),23个省直部门出台了配套政策,16个市出台了贯彻意见,加上贯彻国家政策制订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完善担保体系、培育“专精特新”、促进就业创业、促进信息消费和两化融合等一系列政策,初步实现了企业发展各个阶段所需政策的套餐化。 政策宣传全方位。组织开展政策暨融资知识全省巡讲、市长访谈、致民营企业家一封信,全面宣传 “民营经济20条”、 “省30条”、 “国务院金10条”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过高频率、广覆盖的宣传,提高了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使企业从跑项目、要资金转向跑政策、要兑现,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政策的跟进落实。 抓关键,破解突出难题 新招善用解决 “融资难”问题。加强融资性担保体系建设。发挥省民营经济专项资金11亿元的杠杆作用,撬动38.38亿元财政资金作为国有资本金注入107家担保机构,加上财政追拨的作为省担保集团参股市县担保机构的20亿元、国家补助1.06亿元,当年全省落实财政性担保资金近60亿元。到2013年底,378家融资性担保机构在保户数4万多户,在保余额1390亿元,平均放大2.53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机构、特色支行397家。全年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1120亿元,增长22.6%,高于全省贷款平均增速5.3个百分点。举办全省中小企业金秋银企对接会,签约对接资金57.3亿元。创新产业集群担保资金8000万元使用方式,已为118户企业发放3.07亿元担保贷款。 老招新用解决 “市场难”问题。先后组织装备制造、高效电机对接会、海峡两岸电子信息博览会、工业机器人、家电领域智能语音技术应用推广会、第三届安徽省传统工艺美术产品展等活动,实现 “互采互用、互为市场、抱团发展”。在省外举办安徽名优产品青海行等活动,推动安徽省汽车、家电、纺织、建材、农产品进入西部地区。 实招实用解决 “创业难”问题。新认定民营、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农民工创业园、小微企业创业基地148个。出台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创业引导资金管理办法,首次对高校毕业生创业给予补助,并提供1.3亿元信用及担保贷款支持。全面推行“整贷直发”模式,新发放小额担保贷款61亿元。 抓平台,提供普惠服务 打造公共网络平台。开通企业易信群、安徽民营经济网及手机APP,建成以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枢纽,16个市和28个产业集群专业镇窗口平台为支撑,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协同、互联互通的全省综合性网络服务平台。全年开展服务活动2400多次,吸引和带动社会服务资源2028家,服务企业1.3万户、9万多人次。 打造企业培训平台。面向创业者,开展 “赛飞”创业辅导培训;面向中层管理者,举办 “名师大讲堂”活动;面向企业总裁,与北大等高校和金融机构合作开办EMBA总裁班、中小企业投融资培训班。全年培训企业家、经营管理人员和创业者7340余人次。 打造招商引智平台。成功举办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六安光彩行、江淮行、皖北行等活动。5亿元以上合同项目开工175个,完成投资562亿元。大力推动徽商 “凤还巢”。省级异地安徽商会19家、徽商组织97家。举办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实施引智项目75个,到职专家185人次。14家民营企业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 抓主体,培育新 “徽商” 培育 “专精特新”。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对个体工商户转制为企业以及创办并稳定经营的微型企业,由当地政府给予补贴。坚持 “专精特新”导向,认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0户、产业集群专业镇47户,拟定 《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推进自主创新。民营企业实施自主创新试点省专项资金项目75个,补助2.5亿元;承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个、补助1.4亿元;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16.98亿元,占全省的51%。拥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院士工作站共380家,占全省的67.7%;国家级和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5家,重点试验室19家。 提升品牌质量。帮助民营企业开展品牌建设,通过安徽名牌评价、政府质量奖励、地理标志保护、卓越绩效推广等方式,帮助民营企业争创“安徽精品”。民营企业新增安徽名牌产品160个,50家获 “2013年安徽卓越绩效奖”,11个产品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已获批。1800多家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民营企业51项地方标准已立项审批。 吴韦人强调,2014年,安徽省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开展民营经济 “提速提效年”活动,力争全年新增民营企业5万户,个体工商户15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1.1万亿元,增速快于全省GDP增速,占全省GDP的58%左右。 (本报记者 安再祥 通讯员 潘峰 陈晓芳 陈志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