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时风:优势源于同一平台多产业整合
稿件来源:本报讯
新年伊始,时风集团总经理刘成强忙的脚不离地。仅1月上中旬,该集团就分别召开了发动机、拖拉机经销商营销等多个会议;2月5日还召开了有2000余人参加的营销誓师大会。通过采取灵活的营销策略,各车间满负荷运行,为企业实现首季开门红奠定了基础。 在记者参加的其中两次产业经销商会议上,刘成强都是亲自带着参会者,出入时风各车间,拿着话筒给与会者讲解时风的发展,讲设备的更新换代,讲材料的以新替旧,讲新工艺带来的性能提升。 从8点半一直到11点,然后是历时一个小时的会议,其中还有他主题的发言,作为时风集团的总经理,刘成强也只是在主席台落座后,在主持人说话的间隙匆匆喝了点水,润了润嗓子。 累并快乐着 累吗?记者在参观途中,试图与刘成强交流一番,但显然他的回答有点跑题, “带经销商看看,他们才更了解时风,才更有信心去做市场推广。” 不得已,记者换了个方式,你一年里跑车间的次数有多少呢?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个真不知道,只要有可能,我都会陪同。” “感受就是自豪以及随之而来的压力!” 的确,现在的时风已经拥有3万多名员工,拥有电动汽车、农业装备、热电产业、农用汽车及轻卡、化纤轮胎五大产业园,2013年产值突破300亿元。 记者获悉,时风发动机产销量已连续11年蝉联行业第一,仅经销商团队2013年便有11人销量突破了2000台。如果从2000年算起,时风累计产销发动机已达1500万台。出口方面,时风发动机销往印尼、缅甸、加纳、巴基斯坦、秘鲁等20多个国家,2013年单机出口达20万台。 而拖拉机产业也获得迅猛发展,小四轮拖拉机成为全国第一。依托在三轮汽车行业形成的强大制造优势,以及优秀的产品设计和良好的售后服务,2001年切入拖拉机行业的时风集团当年产销量达到8万台,2002年产销量便一举达到20万台,成为全国第一,之后连续11年蝉联行业第一。 这里有个小插曲,据时风工作人员介绍,时风拖拉机在东北市场上销售势头很强劲,吉林松原的赵忠义经理曾直接打款1070万元给时风,要求为其定制拖拉机产品。 而在国际市场上,时风拖拉机在俄罗斯、埃及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成为缅甸市场第一品牌,在乌克兰市场2012年销量仅为2台的基础上,2013年销量达到400台,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对于这两大产业一鸣惊人的原因,刘成强归结为时风对 “同一平台”理论的成功实践。 所谓 “同一平台”理论就是基于原有产业装备、技术水平、员工素质和营销网络,进入与其相近的产业。分析时风已有的产业,外界会发现其主要零部件构成80%以上是机械加工件、铸造件和冲压件,比如单缸发动机、小四轮拖拉机产品上的机体、曲轴、箱体、差速器、提升器等80%的零部件与三轮汽车生产工艺相类似,而制造水平相当,用户群体也都在广大农村。 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些相同点,时风果断切入了这些领域,尽管单缸发动机和小四轮拖拉机产品曾被认为是“没有前途的产品”,但时风进入这一产业后,依靠在三轮汽车形成的强大制造优势,时风发动机成为 “中国名牌产品”,时风小四轮拖拉机赢得全国用户的认可,成为小拖行业第一品牌。同时,三轮汽车、发动机、小四轮拖拉机三大产品的成功,也带动了相关制造工艺水平的不断提升。 目前在柴油机产业,时风已经购进世界最先进的生产线,建立了大功率单缸机、小型柴油机、多缸机等5条总装线、零部件组装线、测功线和喷漆线,形成年产100万台的产能,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单缸发动机生产基地。 时风还投资20亿元,购进日本东久自动化铸造线、瑞典ABB焊接机器人、韩国大型数控加工中心、缸盖自动化加工线、三维激光切割机、热处理盐浴炉等先进装备,使机体、曲轴、缸盖、飞轮、水箱、油箱等关键零部件实现自制。 难怪刘成强坚信 “同一平台”理论符合时风发展实际,拓展了时风产业发展平台,同时为进一步转型升级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不看表象看内在 或许由于刘成强近年来在各种场合更多谈论的都是电动汽车,以及集团公司对电动汽车大手笔的投入,不禁有人会生出疑问,时风对传统产业似乎不上心了。 “这是一种错觉!”刘成强回答得很果断。 “你去参观一下我们已经上的铸造项目,还有即将上的新铸造车间,一条铸造线就投入1.5亿元。铸造车间主要用于发动机的机体、三轮车和拖拉机车桥部分,同时更重要的是用于轻卡新型车桥的铸造,可以说是用汽车制造技术来提升农业装备制造技术。” 他说,从表面看,时风好像把大笔投入都放在电动汽车上了,但内在却在促进着农机以及其他产业的升级,因为时风是依据同一平台理论来发展其他产业的,所以这些固定投资也能使其他产业受益。这两年由于升级了生产装备,时风的传统产业优势得到大幅的提升,时风人之所以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就在于时风的装备水平在行业里是领先的。 这是在制造方面,机加工和铸造形成了同一平台。比如玉米收获机、中拖和农用车,由于农产品淡旺季特别明显,时风就在同一平台上根据季节安排不同的生产,互相弥补,使平台得到充分利用,这是在产业链、产业集群基础上的一种良性循环。 “时风的原则是先升级生产设备,产品升级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刘成强解释说,大家现在都把焦点聚集在了时风电动汽车上,公司其他的动作没有被大家所关注。比如在电动车第二工厂新上了一条三轮车的生产线和玉米收获机生产线。 为什么这么做?刘成强说,因为对时风来说,哪个产业的发展优势明显,市场需求大,就会优先发展哪个产业。去年公司有三条玉米收获机生产线,如果全负荷生产,一天可以产出300台机器。从采购到零配件的生产、组装以及销售,时风举全公司之力来打造玉米收获机品牌。 比如在拖拉机领域,正是因为时风具备了产业拓展的优势平台,形成了小拖、中拖、大拖平衡发展的局面。目前时风集团建立了国内先进的小拖、中拖、大拖3条总装线,形成年产20万台小拖和10万台中大拖生产能力。 对于未来的市场判断,刘成强认为,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中大马力拖拉机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而小型拖拉机销量下滑。所以2013年以来,时风200C系列多缸直联轮式和单缸四驱拖拉机以其牵引力大,纵向行驶稳定性好,带负荷能力强等优点,成为行业差异化新亮点。 “或许在外界看来,时风的五大产业关联性不大,但我们自己很清楚在干什么,走什么样的路。”刘成强说,时风走的路子不是简单的多元化,而是为了充分发挥时风资源优势,更有效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人质疑时风到底是什么样的企业,他觉得不用回避,只要照着优势做,做出优势,得到认可,做出效益就好,当然这也是时风的基本原则。(本报记者 杨红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