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打造工业和信息化升级版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3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安徽省芜湖市按照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的总要求,坚持服务发展、服务企业,全面落实调结构、稳增长的政策,制定措施,扎实推进,全市工业和信息化继续保持了 “总量扩大、结构优化、效益提升、后劲增强”的发展态势。一是工业总量保持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4891.28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工业增加值1255.63亿元,同比增长15%。工业总量保持全省第2位,增长幅度位于全省第4位。二是工业效益稳步提升。据初步核算,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494.95亿元,同比增长14.6%;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5047.5亿元,增长29.4%,其中实现利润272.46亿元,增长35.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343.5%,同比上升31.7个百分点。三是工业结构明显趋好。四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3477亿元,增长15%;汽车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2230亿元,增长13.86%;工业机器人、新型显示产业进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252.91亿元,增长24.26%。四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4户,规上企业总数达到1838户。 芜湖市经信委主任王志鹏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2014年芜湖市将奋力开创新局面,打造芜湖工业和信息化升级版。 王志鹏说:2014年芜湖市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将坚持产业强市和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按照 “12345”工作思路,即围绕 “提升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效益发展”一条主线,突出 “改革创新”和 “融合发展”两个主题,推动工业 “总量扩大、增量领先、存量优化”三量同步、促进 “项目、企业、产业、园区”四位一体建设,注重“产业谋划、兼并重组、技改创新、两化融合、服务企业”五措并举,奋力打造芜湖工业和信息化的升级版。 今年芜湖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4%,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0户,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同步增长,节能降耗、淘汰落后完成省下达的任务。为实现年度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以产业、项目为根本,提升工业总量和质量。坚持产业引领、项目支撑,坚持做大做强支柱产业,聚焦发展首位产业和新兴产业,实行“一个园区、一个专班、一个规划、一套政策”,集中要素资源,加快培育形成5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围绕通用航空、工业机器人、新型显示、循环经济等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推进新兴显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要在产业链招大引强、招新引优上力争取得突破。各县区、开发区要谋划和明确各自的首位产业,规划首位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形成产业链完整、配套功能强的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实施,每年确定100个工业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引导100户企业高强度投入。 其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落实好推动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改革和完善创新体制机制,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实施 “一企一新”示范工程,选择50项技术创新项目,推动50户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示范企业,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申报认定省级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和高新技术产品。 再其次,以结构调整为目标,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突出产业链为纽带、存量企业为载体、兼并重组为手段,通过外引内联,大力推进企业结构调整、资源整合、机制再造,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品牌提升、规模升级、做优做强。(本报记者 安再祥 通讯员 张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