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工商联建议:设立治理基金 推进第三方治污模式
稿件来源:本报讯
近期,我国多数地区遭遇长时间、大范围的雾霾天气,部分城市地下水受到严重污染,局部地区土壤污染程度加剧……一系列环境问题将矛头指向有关部门的 “作为”:现有的环境治理模式是否亟待改进?突破口在哪里?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给出的答案是“第三方治理”。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建议,设立清洁水和清洁空气基金,制定工业污染治理门槛价格,在治污领域切实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 工业污染占七成 在3月2日举办的 “环保企业家媒体见面会”上,桑德集团董事长、环境商会会长文一波表示,环境污染案件的频发在引发全社会对环境问题高度关注的同时,也让公众充满困惑,为什么在环境保护成为基本国策之一、环保投入逐年增加、各类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加速建设的背景下,环境形势却依然严峻。 他认为,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缺乏社会责任和有效监管,工业企业自觉控污减排的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工业污染治理依然沿用 “谁污染、谁治理”的思路,由排污企业自行解决治理问题。同时,受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很难做到每个企业都能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即使建成了往往也不能正常有效运行,出现建而不运、运而不足现象,严重影响污染治理效果。 根据2012年度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21.6亿吨,占全国废水排放总量的35%;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1911.7万吨,占比90.3%;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1658.1万吨,占比70.9%;工业烟 (粉)尘排放量1029.3万吨,占比83.4%。据估计,我国工业污染占总污染的70%以上,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根源。 目前,在国际上,工业减排已经普遍采用第三方治理模式,即排污企业以合同的形式通过付费将产生的污染交由专业化环保公司治理。一方面,排污企业由于采用专业化治理降低了治理成本,提高了达标排放率。另一方面,政府执法部门由于监管对象集中可控而降低了执法成本。此外,还刺激了环保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可谓一举三得。 在我国,工业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已在燃煤电厂脱硫脱硝领域得到试行,取得显著成效。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也尝试着采用此种模式以降低污染治理成本,如燕山石化委托威立雅水务处理企业工业废水、上海化工园区委托中法水务处理园区工业废水,都取得良好效果。 由此可见,大力推行工业污染第三方治理新模式,确立 “污染者付费、专业化治理”新思路,正当其时且势在必行。然而,截至目前,无论是在社会普遍认识,还是模式推广上,第三方治理在中国的进展依然缓慢。 设立清洁水和空气基金 业内专家表示,去年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这是环境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通过市场机制引入专业化第三方,可以使排污企业从自身并不擅长的污染治理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力量投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同时,也带动环境服务业、保险业、金融业的发展,促进环境科技进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为切实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设立清洁水和清洁空气基金。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首先要解决资金来源的问题。因此,建议通过设立清洁水和清洁空气基金加以引导和激励,支持专业环保公司投资建设污染治理设施,缓解环保公司的资金压力同时也提升排污企业实行第三方运营的动力。 二是政府制定工业污染治理门槛价格。为避免出现因第三方治理市场低价恶性竞争,导致治污企业投资不到位、技术不过关,造成环保设施运行不正常、排放不达标的现象。建议针对不同类型的行业,依据现有经济技术条件,按照行业污染治理的平均成本和运营企业的合理利润水平,由政府制定工业污染治理的门槛价格,一方面可以保证污染达标排放,另一方面也可有效预防市场低价恶性竞争。 三是引入第三方中介支付机构。为确保第三方治理模式的顺利推行,消除排污企业对环保公司能否保证治污效果以及环保公司对排污企业能否及时足额付费的担忧,建议借鉴房地产中介交易的方式,引入第三方中介支付机构,上游企业先将治污费用存入中介机构,待确认环保公司达标排放后,再由中介机构将治污费转给环保公司。 四是实行负面清单制度为确保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效果,建议政府监管部门根据监管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环保公司的运营成效,对未能达标排放的环保公司给予警告,并限期整改;对于未按期整改或恶意偷排的环保公司,将其列入负面清单。(本报记者 司建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