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淘汰赛 2014年钢市将维持弱平衡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3年黯然收官,2014年又将何去何从?今年中国钢材市场的走势依旧扑朔迷离。 在日前举行的2014年中国铁矿石会议上,业界专家普遍认为,今年国内钢材市场仍将保持弱平衡状态,低价位、低效益和低库存并行,整个行业已然进入残酷的 “淘汰赛”。钢之家总经理吴文章预测,今年钢材价格预计在去年的基础上下跌3%~5%。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国清表示,面对不断增加的政策压力和资金压力,我国钢铁企业必须走资源保障和物流转型之路。 “要把物流园区作为赢利增长点,加快在海内外布局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并且积极搭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王国清说。 微利或常态化 在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李新创看来,今年钢铁行业依旧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国内经济发展将遭遇 “三期叠加”,即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过度刺激政策消耗期叠加在一起。另一方面,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以及区域发展仍存回旋余地的背景下,钢铁行业发展依然大有可为。 从粗钢产量来看,增速放缓已成必然。2013年我国钢铁产量继续保持增长,且增速较2012年有所加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去年我国累计生产生铁70897万吨,同比增长6.2%;粗钢77904万吨,同比增长7.5%;钢材106762万吨,同比增长11.4%。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预计在8.1亿吨,同比增长约4%。 产量增长减速,但我国用钢需求将继续增长。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2020年要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同时,2014年全国将建成480万套以上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600万套以上,其中棚户区改造370万套以上。此外,今年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61%以上。 李新创预计,今年我国实际钢材消费将达7.15亿吨,同比增长3.2%。“值得关注的是,多省份下调GDP增长目标,将对钢材消费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不容回避的是,2014年钢铁行业在节能环保、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方面资本支出的增加将有加重趋势,同时由于电力、燃料、劳动力、管理等成本不断上升,钢铁行业仍将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 在王国清看来,微利仍将是今年我国钢铁企业的基本生存状态。2013年,在成本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我国钢铁企业竞相提升管理、降本增效,行业整体效益有所改善。据中钢协统计,2013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6875.6亿元,同比增长3.89%;实现利润总额228.8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销售利润率为0.62%,同比提高0.66个百分点。但2014年钢铁行业效益难有大幅增长。 不同品种出现分化 尽管业界普遍认为,今年我国钢材需求仍将保持增长,但不同区域和不同品种将开始出现分化。 北京金属咨询公司总经理许中波表示,从区域来看,湖北、湖南和安徽等中部五省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钢材消费的主力军。从品种来看,未来建筑钢材将出现负增长,而用于汽车制造和机械制造等的钢材产量将继续高歌猛进。 “以德国为榜样的高端制造业,即以钢铁为原料生产高档板材的制造业将大发展,从而带动汽车行业及汽车板需求增长。”许中波表示。 据统计,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用钢量基本保持每年10%左右的稳定增长,是钢材消费的第三大产业,仅次于建筑和机械行业。汽车材料中钢铁占比接近70%,车身、底盘以及动力系统都是使用钢铁材料的主要部件。 以2013年为例,很多钢铁下游用钢行业都出现了负增长,惟独汽车行业保持了快速增长势头,钢铁龙头宝钢的赢利就主要得益于汽车板,目前宝钢汽车板销售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 德勤中国公司顾问谢雨表示,未来五年中国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从乘用车市场来看,中国已超过日本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销量国,尽管限购限行政策对乘用车市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城市化率的提高以及道路网络扩张都对乘用车销售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除此之外,管道用钢和海洋工程用钢也将在未来迎来发展良机。 “全国范围的大气污染将迫使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改变,即从原来以煤炭为主转变为以天然气为主。”许中波直言,而我国对天然气需求的增加,不仅需要大量进口天然气,而且还要大力开发海洋天然气资源,前者将拉动管道用钢需求增长,后者将扩大海洋工程用钢市场空间。 物流转型迫在眉睫 纵观2014年,政策压力和资金压力仍将与钢铁企业如影随形。一方面环保治理、压缩产能、淘汰落后、兼并重组等政策将继续推进,另一方面钢铁行业信贷依然缺乏支持。 王国清认为,在此背景下,钢铁企业必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通过研发和技术创新提高高端钢材产品的自给能力,优化钢铁产品结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资源保障之路和物流转型之路。 为保障资源供给,要通过期货、交易平台等工具提升铁矿石话语权,支持企业 “走出去”,提高权益矿比例。同时,提高物流环节控制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整体赢利能力,逐步实现由生产商向服务商的转变。 钢铁企业的物流转型之路该如何布局?王国清认为,一要向上下游拓展和延伸,与原料生产及流通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终端用户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二要拓展物流园区并将其作为赢利增长点。自2011年以来,处于国内钢铁产业链上游的钢铁企业在提高钢材直供比例的同时,向产业链中游流通环节渗透,拓展物流环节,兴办钢铁物流园区。据统计,目前钢铁企业在建、开工和拟建的钢铁物流园区项目有17个,涉及14家钢铁企业。在17个项目中,独资的有7家,合资的有10家。 去年以来,鞍钢、武钢等龙头企业也竞相布局钢铁大物流。2013年2月鞍钢集团正式入股广州南沙钢铁综合物流园有限公司,控股45%,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2013年5月武钢在上海设立华东物流节点;12月,武钢集团旗下武钢集团物流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 三要加快在海内外布局钢材加工配送中心。目前国内32家钢材加工配送中心,年剪切配送能力已达到500万吨。2013年5月31日,宝钢集团上海钢铁交易中心正式上线运行。 四要积极搭建电子商务平台。截至目前,宝钢、武钢、沙钢、首钢、马钢等大型钢铁企业已经先后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本报记者 宋斌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