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不敢”参股 国企需打开三扇“门”
稿件来源:本报讯
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福耀玻璃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接受了采访。当被问道: “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中,让您参股国有企业,比如中石化、中石油,您会愿意吗?”他答道: “我没有钱,我也不敢。” “非禁即入”旨在创造良好的民间投资环境,引导民间资本增投资、兴产业,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尽管法律不禁止 (甚至鼓励)非公经济进入,但民营企业参股国有企业很难在朝夕之间实现。如,制约非公经济发展的一些体制障碍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非公企业进入一些领域很可能会遇到 “两扇门”,一扇是 “玻璃门”,看着可以进去,真的想进去的时候,头上会撞出个大包;一扇是 “弹簧门”,刚刚把脚挤进去之后,就被毫不留情地弹出来。 公开资料显示,在国资委监管的113户央企中,母公司层面实现股权多元化的只有8户,而这8家央企股东要么是金融机构、产业基金,要么是地方政府。从国企 (或央企)的产权结构来看,即便非公企业能侥幸进入,也只能游走在 “边缘”上,和国企下面的 “徒子徒孙”合作。以 “中石化”为例,非公企业真的能够进入核心的“上市板块”? “中石化”真舍得 “慷慨割肉”? 其实,即便是国资委提出 “中央企业和地方国资委积极引入民间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转变发展方式”,摆在非公企业面前的 “玻璃门”、 “弹簧门”、 “旋转门”依然存在。 非公企业入股国企,无非是冲着赚钱而来。但是,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非禁即入”更多的是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公平,实际上中小企业遭遇 “弹簧门”、 “旋转门”现象并不少。以 “川南铁路”为例,尽管有关方面承诺 “拆掉弹簧门,打碎玻璃门,打开旋转门”,但研究报告显示 “川南铁路是不赚钱的”。这意味着,非公企业投资的只有不赚钱的项目。如此,在寡头垄断之下,非公企业能 “活下来”就是万幸了。 从过往的经验看,这样的担忧并非多虑。以浙江金温铁路为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条股份制铁路,由著名学者南怀瑾出资与当地政府和铁道部共同修建。但因路网使用权和通路权矛盾不断,车次安排、运行等很难与国有铁路融合,经营一度陷于困境。最终投资方退出,金温铁路收归国有。 非公企业入股国企,以为是抢到一块 “肥肉”,结果遭遇 “赚钱难”或者 “破产”了。所以,曹德旺说 “我没有钱”,那是无奈之语, “我也不敢”才是大实话。 正如曹德旺所打的那个比喻,“你抓一头鲸扔到锅里,叫我撒一把盐巴,我没有那么多钱买盐巴。”非公企业的几个亿与垄断国企一年几千个亿相比只是 “沧海一粟”, “投进去”就被“毫不留情”地淹没在巨大的资本存量和增量中,即使组建合资公司,也根本没有参与决策的可能性。有投资却无话语权,在缺乏利益保障措施的前提下,非公企业无疑就是 “待宰的羔羊”。 非公企业遭遇的 “玻璃门”、 “弹簧门”和 “旋转门”,其实关键的问题是政府对市场经济的理解,对市场经济的理解,显然还需要继续加深。即,破解 “我不敢”参股国企,必须全面落实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各项政策。各级政府和国企要有敢于 “动自己奶酪”的勇气,舍得掏出 “口袋里的权力和利益”,坚决打破各种对民间投资制造隐形障碍的 “玻璃门”、 “弹簧门”,为非公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松绑开路”,彻底拆除 “表面迎进去、实际推出来”的 “旋转门”。 当 “樊篱”真的撤去,彻底破除了歧视性 “门槛”,建立了保障投资人利益及话语权机制,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合理收益有了坚实的保障,非公企业才能看到希望,也才能得到回报。只有到这一步,只有非公企业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政策 “红利”, “曹德旺们”才不会说 “我本钱太小,我不敢参股国企”,非公有资本也才能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占有位置。 (刘英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