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创新体系建设 重庆机电做实技术引领
稿件来源:本报讯
重庆机电控股 (集团)公司日前召开了首届科技进步大会,颁发了12个科技成果奖、5位科技带头人奖、27位首席工程师奖、13位首席技师奖;同时,还出台了集团 《关于促进企业科技进步的决定》。 据悉,这样的大会以后将每两年召开一次,此举进一步表明科技创新在重庆机电集团中的战略核心地位。2013年,该集团提出了以质量效益型发展为主线的新 “321”战略,明确了 “做精存量、做强增量、持续创新”三大抓手。可以说,《决定》的出台以及正在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总体方案正是落实新 “321”战略的具体举措。 重庆机电集团董事长王玉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 “321”战略的核心要义是质量效益和技术引领,始终贯穿 “三大抓手”的一个根本点就是创新,包括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他强调,要将 “三大抓手”尤其是 “持续创新”这一抓手真正落到实处。 构建 “双层”技术创新体系 可以看出, 《关于促进企业科技进步的决定》的发布是重庆机电集团落实新 “321”战略的重要部署。《决定》把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型产业集团,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业长青,作为企业科技进步工作的根本任务。 解读 《决定》规划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时,王玉祥说,集团希望通过构建科学的、完善的服务于集团和企业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行之有效的改革调整和灵活管用的政策制度,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力争在2020年左右实现如下目标:各产业板块均有1~2家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户数达到集团实体企业总数的50%以上。省部级企业技术开发平台在实体企业实现 “全覆盖”,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平台5家以上。R&D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4%以上,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0%以上。专利申请累计超过5000件,授权专利累计超过3000件。百元销售收入质量损失额降低50%以上,行业标准制定的参与度和话语权跻身西部第一。省部级以上科技专家队伍达50人以上,院士人数取得 “零的突破”。 在王玉祥看来,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明确集团总部和所属企业各自的职能定位,打造和做实各层次、各类别的创新平台,肩负起引领创新的重任,已势在必行。 他提出,要进一步完善 “一个整体,二个层面”的科技创新体系。一要按照 “一盘棋”、 “一个整体”的思路和方法来统筹全集团科技创新工作,成立集团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目标和任务的整体规划、整体部署、统筹协调、检查督导;成立集团科技顾问委员会和建立集团专家库,参与重大科技决策的咨询论证工作。二要按照集团的管控层级和任务模式,构建起由集团层面和下属企业层面两个层次、多种资源有效组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在集团层面,要成立重庆机电装备技术研究院,重点解决比较宏观的、重大的、技术前沿的、前瞻性的、综合性的产业及产品科技创新问题和共性技术问题,以及对企业层面技术创新活动的引领、指导和促进;依托工程总公司不断开发新产品、培育新产业,将研发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工程总公司建立项目开发为基点,培养锻炼项目经理人,为新产品、新产业输送管理与技术人才。 在企业层面,要建立企业技术中心 (或工程中心等),主要推进本企业、本行业的关键技术的开发和深化、升级,研发企业主营业务类的核心技术和新产品等。作为创新体系的主要构成,企业技术中心也是集团研究院的有机组成部分。 王玉祥认为,两个层面的组织不仅应该在信息、人才、共性技术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而且都有可能是多种股权、能力、人员和活动的组合,如包括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研发资源的集约,各类技术团队的合作,国内外资本的融通等。 多措并举激发创新活力 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产业集团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具体推进落实, 《决定》提出了多项举措,包括:健全完善有利于激发创新活力的政策机制。一要建立稳定增长的科技投入机制,加大集团层面科技投入力度,对于基础性和重大科研项目要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保证研发工作的连续性。严格科研经费管理,继续完善科技经费预决算制度,建立科研投入产出的考核奖励机制,加大科技投入回报评价考核力度,跟踪研究国家关于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和企业研发费用计核办法,进一步增强投入的有效性。 二要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共享机制,继续完善和落实 “自主创新重要产品认定”和 “鼓励优先采购自主创新重要产品”等政策,制定并严格执行公司限制类和禁止类技术引进目录实施细则,研究实施新技术推广应用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分担办法,促进自主创新成果推广应用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要深化科技交流合作机制,鼓励科研院所、技术中心通过联合攻关、委托研究和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与外部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展国际技术交流平台,鼓励支持技术专家、学科带头人参加国际学术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和国际合作项目,及时把握科技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有效提升集团科技影响力和话语权。 精心打造两支人才队伍。一要抓好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不断优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造就一支掌握核心知识、关键技术的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充分借助集团公司博士后工作站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在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领军人物。以机电装备研究院为平台,聚集培养一批知识型、技术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团队 (人才库),打破人才管理、激励的限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我所用。 二要抓好高水平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建设。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培养造就一支符合机电集团发展需要、忠于职守、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大力开展岗位技能实践锻炼,在组织实施员工技能大赛的基础上,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技术练兵、劳动竞赛等活动,培养和发现一批有绝招、有绝活的技能人才,使 “机电产品就是精品”成为现实。 继续深化知识产权战略。一要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工作新模式,全力做好专利技术的申报。二要重视科技创新成果的保护和运用。三要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向应用成果的转化,善于利用重庆市内各类成果信息、投融资、工程化和孵化器等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动先进技术的产业化转移,促进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应用,推动一批重大创新科技成果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扩大市场效益。 事在人为。要确保创新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除了上述具体措施外,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与否也是关键。王玉祥告诉记者,按照集团改革发展规划,对当期亏损严重、研发投入不够的企业,不予保护,该重组的重组,该退出 (出售)的退出 (出售)。 他强调,要探索建立具有可追溯性的问责机制,对企业领导班子不重视、没搞好科技创新工作的,不搞保护,不予转用,该免职的免职,该降职的降职,切实把责任落到实处、落实到人。(本报记者 司建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