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是发展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必由之路,更是参与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条件。”基于今年 “两会”提出 “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的新提法。全国人大代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种衍民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鼓励中国企业 “走出去”是开拓市场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大型跨国公司的必然选择,是中国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他同时强调,要鼓励企业采用中国标准 “走出去”。
沐浴两会清新之风
今年是种衍民第七次光荣出席 “两会”。作为连任两届的全国人大代表,种衍民对今年 “两会”清新之风的感受尤为深刻。他坦言,今年的 “两会”,“节俭而隆重”, “代表们对政府报告的认可度非常高。总理的语气趋向平民化,使人感到亲切平和,更容易让人接受。”
种衍民谈到两个方面的切身感受:一是参会代表的生活费用减少了,没有大吃大喝,也没有开展与会议无关的各类活动。二是会议时间减少了,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精炼、简明扼要,更实在、更接地气。
此次 “两会”期间,种衍民带来了8项议案。不仅涉及领域宽泛,而且建言献策实在中肯。在其中,他重点提及了如何提高 “中国制造”技术水平,以及促进重大装备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面临的机遇、优势及困难。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相关建议。
走出去优势和阻力 种衍民在谈到企业 “走出去”优势时表示,我国装备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在输变电领域,特高压装备的成功研发、制造、投运,创下了全球多项第一。
根据特变电工衡变公司近年来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的良好成果和经验。种衍民认为, “通过实施 ‘走出去’战略,能全面推动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体制机制创新。”
种衍民明确表示, “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竞争,可培养中央企业全球化战略思维和国际化视野,与世界先进企业全面接轨,逐步实现战略、运营、管理等方面全球化,推动结构调整、拉动转型升级,带动体制、机制创新。同时,推进国际化经营由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转变;由产业链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由主要获取自然和市场资源向获取自然、市场、技术和人力等多种资源转变;由单纯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服务和综合解决方案转变。
据种衍民介绍,自1980年至今,中国企业 “走出去”战略从最初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劳动输出、施工总承包,目前已逐渐转变成为显现中国企业技术优势,高层次、高技术含量、高经济附加值、自主承建EPC(交钥匙)、BOT(建设、经营、转让)等大型项目。
结合衡变公司多年来开拓国际市场的切身体会和感受,种衍民认为, “选用何种标准是关键”。他分析认为,随着中国企业抢摊国际市场,在现阶段“走出去”发展战略中,尤其是在高附加值的市场竞争中, “选用何种标准至关重要”。
种衍民举例说,若选用美国标准,那么美国企业会占有先天优势,因为他们最熟悉美国标准;若选用 “中国标准”,则业主会首选中国企业。而现实情况是,工程项目一般都采用西方标准,由西方监理公司负责监理。中国企业常处于受人牵制的被动局面,技术效应和经济效益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种衍民回顾说,中国企业在输出中国标准中经历了很多困难。一旦触及行业标准,我国企业在出口过程中一直是处在被动接受的状况,尤其是在电力、建筑业、纺织品、化工原材料、电子元器件等行业。
在种衍民看来,在标准之争背后,实质是中国企业和其他国家企业的利益之争。采用其他国家的标准,意味着“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及产品、装备都要通过相关国家的认证。因为无法采用中国标准实施 “走出去”,中国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正面临着诸多劣势。
一是成本增加。据种衍民介绍,由于要采用国外标准,中国企业必须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严格按照国外标准执行,势必涉及到更改设计方案、生产工艺流程、质量保证体系、设备模具等一系列标准,导致中国企业已然成熟的技术和经验无法施展,低成本、高效率、性价比高的优势无法发挥。
二是价格降低。据他测算,采用国外标准,竞争对手可以充分发挥其自身已有的资源,不断压缩、降低成本费用,导致中国企业在竞争中丧失在中国标准下的价格优势。
三是主动权丧失。他肯定地认为,一旦采用其他国家的标准,中国企业首先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获得认证,更重要的是在整个过程中丧失了主动权,兴衰命脉掌握在竞争对手的手里。
提出相关建议
种衍民谈到,中国标准 “走出去”是企业落实走出去战略的关键所在,更是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面临的主要瓶颈。企业的任务就是要做好项目、扩大市场、提高品牌优势。为更好地促进国家 “走出去”战略落地,进一步推动中国标准的国际化工作,在整体上还需要政府和有关行业组织做些工作。为此,他提出相关建议:
一是鼓励企业采用中国标准落实“走出去”战略。对成功采用中国标准“走出去”、获取海外项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补助。
二是主动参与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的建立。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中国标准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此外,在扩大 “两优”贷款规模支持企业 “走出去”的建议中,种衍民提到,为积极推动国家 “走出去”战略,要充分发挥 “两优”贷款的作用,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开拓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
为此,建议国家商务部、进出口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 “两优”贷款规模,适当降低 “两优”贷款利率,延长 “两优”贷款期限;建议国家商务部下放 “两优”贷款的审批权限,加强进出口银行的自主审批权及风险机制建立,为开拓海外市场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全面推动我国企业 “走出去”战略落地。
(宋文华 尹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