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化引路 新型城镇化明确五项改革任务
稿件来源:本报讯
近日我国第一个城镇化规划——《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 (2014~2020)》正式发布 (以下简称 《规划》)。3月1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多部委主要负责人针对 《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徐宪平表示,《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的规划。其创新之处在于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等方面的内容,这也是未来实施的重点。 加快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对于 《规划》的出台社会期待许久,其主要内容包含四大任务、五项改革。四大任务是指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五项改革就是要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资金保障、城镇住房、生态环境保护等制度改革,完善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徐宪平指出,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城镇化取得显著成就,也积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现在我国城镇化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质量不高、粗放扩张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必须走出一条新路。 所谓新型城镇化的 “新”,包括多个方面,其中强调要四化同步,即深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也是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工业化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发展的根基,信息化为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城镇化是一个载体和平台。新四化相辅相成,融合互动,从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此外,创新之处还在于更加强调优化布局,要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当前一些特大城市人口规模与综合承载能力的矛盾在加剧,需要进行有效调控。 《规划》提出,要通过加强综合交通网络和信息网络的连接,加强产业和公共资源布局的引导,适当疏散转移特大城市的经济功能和其他功能,增强城市群内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集聚经济、人口的能力。在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同时,要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 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步伐加快 在城镇化实施过程中,住房建设问题始终是核心聚焦点。 《规划》中也提到了住房问题,其中值得格外关注的有两点:一是对落户农民要实现住房保障的全覆盖。让符合落户城市住房保障条件的农民家庭全部纳入到住房保障范围,保障方式是多样的。二是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努力实现1亿左右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要通过棚户区和城中村的改造,改善约1亿人的居住条件;要引导约1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 徐宪平指出, 《规划》把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开辟一个专栏,制定了专项行动计划,相关部门将会有步骤地推进实施。此外,随着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战略的深入实施,中西部地区发展条件明显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就业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化的发展还有较大的空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杨志明指出,未来农民工在中西部地区快速发展将会成为新趋势。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东部地区农民工负增长0.2%,中部地区增长了9.4%,西部地区增长了3.3%。这说明东部地区是低增长,个别年度还是负增长,中西部地区快增长。“可以预见,中西部地区不断增强就业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东中西各区域间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了农民工劳动环境的改善”。(本报记者 杨 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