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是企业“走出去”的关键
稿件来源:本报讯
联想集团收购IBM的PC业务和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双汇集团收购全球最大猪肉加工企业史密斯菲尔德,东风参股标致雪铁龙……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扬帆海外,不仅有大量的收购案例,也有更多的创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在他们 “走出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知识产权的问题。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在今年两会期间指出,近年来,发达国家更加注重利用知识产权巩固其创新优势,跨国公司更加频繁地将知识产权作为竞争手段,我国企业 “走出去”遭遇知识产权海外纠纷的案例越来越多,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广,对企业乃至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他强调,政府部门首先要加强对 “走出去”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提供相关信息与咨询服务,提升他们的知识产权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培育一些具有国际化视角和国际知识产权运作能力的中介服务机构,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涉外知识产权服务;其次,要建立国家救助机制,在 “走出去”的企业遭遇知识产权纠纷时,及时为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再其次,还应加强与东道国政府和国际知识产权组织的合作,为我国企业 “走出去”营造良好的外部知识产权环境。 目前,我国 “走出去”的企业有不少对国外法律缺乏了解,加之国内专业的知识产权人才匮乏,使得企业在 “走出去”过程中很容易碰壁。而企业要“走出去”,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和不断创新是惟一的出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才能在国际分工中占据更高的地位。 除政府层面的指导外,在 “走出去”过程中,企业自身更应提升知识产权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逐步扭转不利局面。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会长杨梧认为,企业要了解和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东道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以及竞争对手的知识产权情况,事先进行知识产权评议和预警分析,发现潜在问题并做好规避设计,积极主动提交国际专利申请,做好国际知识产权战略布局;企业要学习跨国公司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成功经验,制定企业 “走出去”的知识产权战略,娴熟地运用知识产权运作技巧;企业要重视涉外知识产权法律专门人才的培养,积极应对境外知识产权纠纷,主动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遇到纠纷时要敢于主张自已的权利。 专家认为,在 “走出去”的过程中,我国企业频繁遭遇各种专利壁垒,因此,应加强企业海外预警能力,及时了解、收集、分析相关领域的专利信息,注意竞争者的动向。同时,加强与专利服务机构的合作,加强对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为企业走出去多提供知识产权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而今,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如何用好这张牌,成为我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一门 “必修课”。 (王康 建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