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召回背后的无奈
稿件来源:本报讯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度全国共实施汽车召回活动130次,召回缺陷汽车375.97万辆,同比增加17.37%。有人开始惊呼:我们的汽车质量怎么了?这说明,尽管我国正式实施汽车召回制度已整整10年,但直到目前,还是有很多人不能正确对待汽车召回,一提召回就谈虎色变,实在并无必要。 其实汽车召回实属正常。产品需要召回,自然是存在设计缺陷;现代汽车,由几万个零件组成,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一款车的产量又动辄几十上百万辆,不可能完全杜绝任何设计或工程上的缺陷,这是客观事实。正因为此,所以各国才会有汽车召回制度。而且越是发达市场,汽车召回就越常见,在美国几乎平均每天都会有一次汽车召回。每年的汽车召回数量比新车销量还高。比如,2011年美国共召回汽车1450万辆,2010年召回了1800万辆,2003年更是召回了1950万辆,都远高于当年新车销量。而在国内,2013年召回缺陷汽车仅占全年新车销量的17%。所以说,中国的汽车召回,不是多了,而是太少了。对有问题的汽车进行召回,是对消费者一种负责任的做法,而我们,也完全可以根据厂家是主动召回,还是最终迫不得已被动召回,来区分谁才是真正负责任的厂家。 2013年1月1日起,新颁布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新 《条例》从部门规章升级为法规无疑是巨大的进步,同时更为严格的处罚措施也可以对违规车企起到警示震慑的作用,但新 《条例》还存在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在遭遇缺陷汽车产品后,消费者维权仍存在难度。要让法规真正起到作用落到实处,还需要国内有更加优化的监管环境。 在国外很多召回制度完善的国家,第三方的检测机构很有权威。因为是非营利性的,其评选结果在全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而目前国内尚无有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第三方机构。虽然《条例》中规定由第三方鉴定机构对故障车辆进行鉴定,但是难以剥离或阻断鉴定方与相关厂家之间的利益关系。所以在升级法规的同时,监管环境应相应升级才能相得益彰。 另外,在我国进口车和合资车主们看来,汽车召回却是心中的一大痛处。每每获悉某知名汽车品牌存在缺陷,相关召回在全球市场内有序进行,就颇为尴尬。国人奇怪为何明明是全球市场内召回,却偏偏把中国市场遗漏在外。要知道,中国可是他们卖车卖得最好的市场之一,难道他们就不怕在中国卖的车将来有纠纷,不怕被中国的消费者维权控诉么?而事实上,进口到中国的汽车都是按照我国的使用条件和有关法规来做的,所以存在 “中国规格”。有的汽车确实是因为规格的差异,但也有的汽车企业在召回的时候用这个来规避在中国的汽车召回,实行所谓的 “双重标准”。 对于广大的中国消费者而言,这种难堪背后是一种无奈,而这种无奈则造成维权领域的空白,面对被拒之门外的召回,我们却毫无据理力争的依据。进口汽车召回在中国咋这么难?希望这个问题的提出,能唤醒我们标准制定者以及民族汽车工业的觉醒。 (李永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