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蓝皮书:谱写京津“双城记”
稿件来源:本报讯
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共同举办的2014年《京津冀蓝皮书》发布暨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上,针对京津冀城市群空间优化与质量提升,与会专家建议,应以谱写京津 “双城记”为突破口,推进主体功能区分工与合作战略,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京津冀城市群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蓝皮书认为,其发展目标是建成国家参与全球竞争和国际分工的世界级城市群,中国乃至世界的研发创新、高端服务和 “大国重器”的集聚区,带动中国北方向东北亚、西亚、中亚、欧洲全方位开放的门户地区,中国未来最具活力的核心增长极和新型城镇化的示范区。 然而,京津冀城市群目前的规模结构具有城镇化提速、中心城市人口郊区化、城镇体系呈 “哑铃”型、人口分布呈 “倒金字塔”型、区域内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等突出特征。其空间结构特征表现为 “双核”极化效应依然明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蓝皮书主编祝尔娟表示,从京津两市周边新城的发展来看,目前存在着城市功能不健全,各功能之间在发展时序上不协调等问题。不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导致区域发展缺乏支撑力。 从经济实力来看,2012年北京和天津两市地区生产总值之和占整个京津冀城市群的53.7%。从经济区位度来看,2000~2010年,北京和天津的经济区位度都有较大上升,与北京、天津相邻的廊坊、承德和唐山的经济区位度也有所上升。而距离北京、天津较远的城市,如石家庄、邢台、邯郸的经济区位度却在近几年有所下降。可以看出,北京和天津两市的极化效应依然明显,区域内不平衡性还在加剧。 对此,蓝皮书建议,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应突出市场主导,重视空间交通、通讯、能源、水、生态的走廊与网络建设,提升中心城市与城市群科技文化与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完善市域内外新城及中小城市功能,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 (司建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