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加快工业企业知识产权产业化步伐
稿件来源:本报讯
2013年,北京市经信委承担了工信部知识产权推进计划 “中关村科学城知识产权资本化运用能力培育”项目。北京市本着培育工程与工业转型升级相结合、政府推动与企业主体相结合、全面培育与典型示范相结合的三项原则,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扎实推进、稳步提高、注重实效,重点在知识产权运用氛围营造、知识产权运用能力提高、知识产权运用模式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着力提升北京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加快了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和产业化步伐。 经过近一年的推进实施,北京市21家中关村科学城培育工程试点企业中,已有20家企业建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方式,北京市使51家工业企业获得科技融资3.63亿元,并逐步突破高新技术成果与产业有效对接的难题,知识产权资本化运用能力培育工作取得一定进展。 北京模式成效初显 一年来,北京力求创造北京模式,为科技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 不同于国内其他地方的政府担保模式,北京的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注重链条上各机构的协调运作,形成了更具有长久性运作的健康模式。 在知识产权直接质押贷款融资方面,软交所在北京市经信委的鼓励和支持下,联合银行面向软件企业,推出 “软件贷”、 “集信通”、 “科技通”、 “知产贷”等金融融资产品;间接质押融资方面,软交所与中关村担保公司、北京信托等合作,推出“软件产业转型升级”集合信托;与海科金担保及券商之间合作,协助企业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券。 2013年,共通过知识产权质押方式使51家工业企业获得科技融资3.63亿元,其中中关村科学城内企业26家,融资额1.85亿元。如北京速原中天科技股份公司,通过冻干技术专利质押,获得融资,实现了冻干技术逐步替代传统干燥技术的转变升级。 在注重融资的同时,北京市开始加强针对性培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意识。 为将知识产权运用转化为企业的内生动力,北京市组织开展了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以工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知识产权工作管理人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要对象,围绕工业企业知识产权价值与战略、知识产权管理指南、知识产权运用方式方法、企业技术中心政策等专题,北京市陆续开展了2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政策专题培训,4场面向试点企业知识产权务实培训,10场面向全社会的 “百家讲堂”知识产权运用公益培训,增强了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激发企业建立完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丰富了企业管理者与员工的知识产权工作实践能力。 目前,北京市已经形成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与产业对接的多种特色方式。针对高新技术成果与产业实现有效对接这个难题,软交所在清华科技园、京仪孵化器、中科院、北工大留创园以及中关村知识产权大厦等北京高校、孵化器、创业聚集地组织开展了6场中关村科学城月度推介会、16期壹周创业秀活动,推介优质创新项目近50项,近50家企业开展股权融资洽谈,11家企业完成股权融资,融资金额达1.15亿元。 保障项目实施质与量 为切实推进项目实施,北京市经信委采取有效措施,保障项目实施的进度与质量。 北京创新知识产权资本化运用模式,促进知识产权产业化应用。北京市开展知识产权融资服务,拓宽知识产权运用路径。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有型资产较为匮乏,较难利用传统模式获得银行低成本贷款的实际,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融资的服务模式,组织支撑服务机构对接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涵盖材料收集、评估、质押、贷后管理等全融资流程的一站式全流程服务。同时构建知识产权融资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北京还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培育工程协同推进体系。北京市经信委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市经信委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市经信委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相关处处长担任,负责工作的重大决策、总体设计和整体协调工作,委托软交所作为北京市培育工程支撑单位,充分发挥软交所在知识产权交易方面的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技术鉴定、交易等服务。北京已形成了部市联动、市区县互动、部门间协同,中介支撑,试点企业为主体,协同推进培育工程的良好局面。 与此同时,北京积极推动试点工作,有效调动企业实施培育工程积极性。为保证评选试点企业的公平公正,北京市研究制定了 《北京市工业企业知识产权培育工程试点企业评选评分规则》,明确了评分内容、标准以及流程。项目评定与知识产权运用有效衔接,激励试点企业实施培育工程,统筹运用政策资源对试点企业进行支持引导。对试点企业申报工业发展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项目优先予以支持,优先推荐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对试点企业申报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优先给予支持;对试点企业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中国专利奖、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方面,优先给予推荐。 (本报记者 孙郁瑶采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