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来袭 民营钢企“减速”升级自保
稿件来源:本报讯
今年一季度,在整个钢铁行业巨亏的背景下,方大特钢实现盈利1.61亿元,同比增长近两成;江苏永钢则实现了扭亏为盈,其中3月份完成销售收入33.5亿元、净利润近3000万元。而同期,我国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亏损23亿元,销售利润率只有-0.27%。 对于部分民营钢企的 “逆势生长”,全国工商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常务副秘书长王连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主要得益于其具有的产品及自身机制等优势,但在整个钢铁行业 “过冬”的背景下,民营钢企的根本出路还在于明确自身战略和产品定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由规模扩张到产业升级的转变。 实际上,2013年我国重点民营钢铁企业钢产量增速只有7.21%,自2005年以来首次低于钢铁行业和大中型钢企水平。 “寒冬”面前,民营钢企 “减速”升级的大幕已经拉开。 “逆势”生长 根据方大特钢披露的一季报,首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23亿元,同比下降7.2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61亿元,同比增长19.24%;每股收益0.121元。 而沙钢股份的一季报显示,一季度公司完成营业收入24.7亿元,同比增长4.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只有376万元,同比下降19.7%。沙钢股份表示,今年以来国内钢材价格持续低位波动,盈利水平偏低,4月初钢材价格有所回升,预计上半年公司略有盈利,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80万元。 尽管一季度沙钢和方大特钢的盈利出现了分化,但从某种程度上说,去年民营钢铁企业已经实现了对国有钢企的 “逆袭”。据中小冶金商会的统计数据,2013年107家重点民营钢铁企业产钢4亿吨,同比增长7.21%,低于行业平均值0.29个百分点,低于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0.59个百分点,自2005年以来民营钢企钢产量增速首次低于钢铁行业和大中型钢企水平。但与此同时,重点民营钢企的销售利润率为1.28%,吨钢利润64元,分别高于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水平0.66个百分点和28元。其中,沙钢去年实现利润30.9亿元,同比增加109%,在全钢铁行业排名第二,仅次于宝钢。 王连忠认为,民营钢企利润率高于大中型国企,是因为前者具有产品、机制等比较优势。从产品来看,民营钢企主要生产建筑钢材,其市场需求空间较大,并且过剩程度低于板材,而大中型钢企的产品则以市场几近饱和的板材为主。 “除了产品优势,民营钢企的机制较之大中型钢企更具灵活性,市场反应更快,决策在程序上也更有效率。”王连忠说。 “承压”前行 然而,在整个钢铁行业过冬的背景下,民营钢铁企业的压力只会有增无减。 环保压力首当其冲。随着国家不断加大环保力度,那些过去在环保上欠账较多的民营钢铁企业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冲击。 “在国家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的情况下,一些节能减排设施不到位的民营钢企将面临比国有企业更加繁重的任务。”王连忠说。 的确如此,企业环保问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环保不过关不能通过合规审查,通不过审查就无法获得贷款并将执行差别电价等,这些都将进一步增加民营钢企的运营成本。2013年工信部公布了两批共160家符合 《钢铁企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的钢铁企业,其中民营钢铁企业共有96家。据透露,目前还有50家左右规模在百万吨的民营钢铁企业没有通过审查。 值得关注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河北部分钢铁企业已经出现关停或大幅减产现象。据统计,2012年河北省大中型钢铁企业钢产量增幅为8.9%,而民营钢铁企业钢产量增幅高达21%;2013年全省民营企业钢产量增幅降至7.21%,低于重点大中型企业7.8%的增速,相当于一年少产钢约1700万吨。 除了环保门槛,资金问题也是民营钢企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提起资金链就不得不提时下业界关注的海鑫钢铁危机。王连忠认为,海鑫危机既反映了当前行业的普遍困难,又与企业自身的个性特征有关,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但海鑫不会轻易地破产,因为这不仅仅是一家钢铁企业自生自灭的过程,还涉及到就业、社会稳定、关联企业、银行以及政府等方方面面,是全社会的事儿。”王连忠表示,从这个角度考虑,海鑫的生死必须在破产和持续经营之间做出科学的评估。 此外, “地条钢”的问题也必须引起重视。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所谓 “地条钢”是指以废钢铁为原料,经 “熔化”而不是 “冶炼”、不能有效进行成分和质量控制的钢,及以其为原料轧制的钢材,属国家明令禁止生产和淘汰的落后产品。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 “地条钢”产量超过7000万吨,但这些产量不作为钢产量统计上报,而是作为钢材产量上报。并且, “地条钢”生产极其隐蔽,除轧制钢筋外还生产小型角钢、槽钢,并已进入大型建筑市场;而其生产成本较低,吨钢利润预计不少于250元。 升级 “求生” 对于2014年民营钢铁企业的大势,中小冶金企业商会会长沈文荣在近期举行的商会企业交流会上直言,今年民营钢铁面临的挑战要多于国有企业。面对这些 “硬约束”,民营钢铁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在化解过剩、环保达标的同时,积极创新商业模式,适度发展非钢产业。 其中,转方式、调结构、抓达标、稳效益是今年民营钢铁企业的第一要务。要齐心协力化解产能过剩,从我做起,控制规模和产量,减少供大于求因素。 确保环保达标,切实合规经营。今后环保不达标将一票否决,这关系企业生存,不可马虎对待。抓环保会增加生产成本,企业要做到不亏,就要在系统降本上下功夫,这不是做不到的事情,关键要下决心。 发展非钢产业。结合企业实际,适度涉入物流、金融投资、海外投资、资本运作等非钢产业,实现多元化发展,提高差异化竞争优势,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升信息化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在提高产品质量、产品定位和加大产品延伸加工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把生产和资本运作相结合;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对冲产品和原料价格波动风险;积极探索发展电子商务,促进采购模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的转变,促进企业由生产商向服务商转变。 王连忠则建议,在新的市场形势面前,民营钢铁企业还要尝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体制机制,从传统的 “家族式”管理过渡为以职业经理人为主要形式的现代管理制度,唯此才能实现稳定持续经营。 (本报记者 宋斌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