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旭:大数据将推动产业变革
稿件来源:本报讯
云计算和大数据不仅使人们现实行为大量地被虚拟成数据,且强大的运算能力为存储和分析这些数据提供了无限可能。可以说,大数据正以其特有的模式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看来,大数据是信息技术演进的趋势,其本质是新的生产力,大数据在驱动精确设计和精确生产等方面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们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 日前,张伯旭透露,北京市政府将在近期陆续启动经济大数据、环保大数据等工程,以政府数据为基础,统筹互联网企业、行业企业建设大数据资源库。 大数据本质 最早提出 “大数据”概念的是一家全球知名咨询公司,该公司提出: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这在后来逐步得到了验证。 经历15年发展之路,大数据时代正向人们走来。张伯旭认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互联网搜索引擎雅虎,到2000年前后的亚马逊、谷歌等,再进入云计算时代,随后以i-Phone为标志的移动互联网时代,直到今天的大数据时代。 张伯旭5月28日在北京软件名人论坛上说,大数据是信息技术演进的趋势,四大因素决定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宽带的增加、存储成本的下降、计算能力的提升,以及无所不在的链接。 一是网络宽带提供了技术条件,2013年全球互联网平均速度达到3.8兆,中国是3.45兆,美国是10兆。这样的技术条件使得大数据得以实现。二是存储成本持续下降创造了物质条件。三是云计算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处理能力。四是随着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体无所不在的链接,而这些链接的人和物都能产生数据,大数据时代应运而生。 在张伯旭看来,大数据是数字化的高级系统。互联网开启了人类构建数字世界的开端。从信息技术上网开始,从书籍、音乐、影视起步,大规模把现实世界表象向网络空间影射。最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等将这种影射深入到社会关系层面,大数据也因此而生。 张伯旭说,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是人类构建数字世界的开端,那么今天的数字形态可以用六个字去描绘——“庞大、无序、表象”,而大数据可以带来 “逻辑、秩序和智能”,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当海量数据或信息汇聚到一定数量就会发生质变,人类有望在2020年前完成数字世界的使命。 大数据价值 “大数据能够创造新的生产力。”张伯旭举例说,百度公司运用大数据设计了大企业景气指数,它比国家统计局提前5个月预测经济走势,这为企业家或决策者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大数据最大的优势是及时,它能让我们掌握先机,从而创造新的生产力。” “如果原来的经济统计或监测通过大数据来构建,我们将能进行推演模拟,进而提前做好准备,对人的智力是个极大提升。”张伯旭说,通过对大数据的整理和挖掘,整个经济和社会活动都能更加精确地描述出来。 大数据还能驱动精确设计和精确生产模式。 张伯旭认为,新的工业革命实际上是二次生产,而大数据恰恰实现了消费者参与设计和生产的过程,未来制造将是基于数据的制造。例如京东商城通过其1.2亿注册用户来分析消费者特征和习惯,通过数据优化判断消费者喜好,从而生产出最受市场欢迎的手机产品。 大数据还将引领服务业的精确化和增值化。 在张伯旭看来,服务业正由人力密集型发展转向数据密集型发展,大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正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基础。例如电子商务网站利用供货商的产品销售数据和购买数据,有针对性的开展互联网业务,实现业绩的大幅增长。 关键在应用 “大数据的发展瓶颈在于聚合不够,尚未形成广泛的社会认知和参与。”张伯旭认为,大数据的价值在于广泛应用,现在应用的深度还远远不够。 “大数据的应用不仅是政府的事情,因为政府资源毕竟有限,要把私有大数据变为公共大数据,让私有、企业自有、行业自有,实现大数据整合。” 如何让大数据得到更好地推广和应用? 首先,政府带头促进数据公开共享。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建设了北京市政务数据公开网站,网站可以汇集全市各个政府部门开放的数据;各区政府积极推动政务云和公有云建设。 其次,最大限度地集成各方资源。北京今年将建设大数据服务交易平台,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建立可信的数据交易,给数据使用者提供丰富的数据来源和数据应用。 此外,北京将全面实施宽带北京战略强化基础。张伯旭介绍,北京未来信息建设工作主要围绕大数据的存储、共享和利用,构建面向数据的新基础设施。 “我们希望调动市场积极性,切实解决问题,惠及民生。”张伯旭透露,北京将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大数据的应用示范,如陆续启动经济大数据、环保大数据、交通大数据,以及健康大数据。 (本报记者 陈栋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