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路透社6月5日消息称,大众和铃木的合作关系瓦解事件有了新一步进展,英国伦敦国际商务仲裁院近日召开听证会,为年底做出仲裁结果作铺垫。
2009年末,大众汽车以23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铃木汽车19.9%的股权,而铃木也斥资7.7亿欧元持有大众1.5%的股权。但合作关系瓦解后,大众汽车拒绝放弃相应股权。2011年11月,铃木汽车申请了国际仲裁,英国伦敦国际商务仲裁院开始受理大众与铃木的联盟解体案,该院计划在听证会检查之后,于2014年年底之前公开判决。
与大众铃木联盟解体类似,近日有消息称,两家中国汽车企业——东风汽车公司 (以下简称东风)和福汽集团(以下称福汽)在去年5月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可能终止。目前,东风、福汽均未就合作终止一事做出回应。
不管是大众与铃木的联盟解体,还是东风与福汽的合作终止,抑或是昌河脱离长安,均证明,企业兼并重组之路漫长而艰难,光有一腔热情或强大的外力推手显然不够,以平等姿态发现更多的双方共赢点、使得双方利益最大化才是关键所在。
大众与铃木:你的控制欲和我的独立背道而驰
大众汽车 (以下简称大众)与铃木公司 (以下简称铃木)的结盟曾被视为优势互补的典范——大众可以借此获得铃木在小型车和东亚、东南亚市场的优势;铃木可以共享大众的技术,得到资金支持。然而,在结成联盟一年零三个月之后,双方便开始 “掐架”。
“掐架”的起因很简单,大众暴露了入主铃木的 “野心”——当时大众在出台的报告中称,可对铃木的 “财务及运营方针起到重大影响”,将铃木视为 “联营公司”。这遭到铃木方面的强烈抗议。
其实,对希望快速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增长,以达到销量世界第一的大众来说,从自我角度出发,对铃木进行强势整合似乎水到渠成。大众甚至指责铃木从菲亚特采购柴油发动机这一行为违反了协议。但问题在于,铃木并不接受这种控制和约束,它想要自己的 “独立发展”。因此,铃木单方面宣布计划终止与大众之间的联盟,要求大众出售所持铃木股份。
大众并不想放弃来之不易的合作。当时德国媒体有传言称,大众还想通过并购完成对铃木的控制。此时,较弱一方的铃木显出了自己的民族特点——倔强、不屈。2011年11月,双方结成联盟一年半之后,铃木汽车宣布开始申请仲裁,以解散其与大众汽车的联盟,并单方面宣布联盟解体。
铃木掌门人铃木修这样解释这段破裂的姻缘: “由于大众并未按照协议执行合作,因而联盟缺乏维系下去的基础。当前我们准备将铃木和大众的关系恢复到初始状态,作为独立的双方而不受对方的约束。”
如今,这段联盟解体公案进入听证检查阶段,结果如何年底便可见分晓。站在这个节点上往回看,大众、铃木从结盟到解体都令人扼腕,这是两个有共同利益追求却力量悬殊的企业之间的结盟,强势的大众有着强烈的控制欲,想把铃木纳入自己的版图中,成为自己的一部分;但弱势一方的铃木却不接受这种安排,而把自己的独立发展放在第一位,不允许大众介入自己的财务和运营,并毫不退让,倔强坚持。
消息显示,铃木方面对通过仲裁收回自己的股权充满信心,它转了一圈,发现与强人结盟容易 “赔了夫人又折兵”,还不如回到原点,做回自己。对大众来说,走了这一遭,可能得出结论:不管是发展微车还是开拓新兴市场,抑或登上世界第一的宝座,牵手别人不如自己发展靠谱。
东风和福汽:你不够上心,我有底气便单飞 对作为央企的东风来说,当下的迫切任务是发展壮大自主品牌,补齐东风自主事业的短板。与福汽联姻,这被认为是重要的出发点之一。然而,在框架协议签订后,双方并没有取得进一步进展,反而传出分手的消息。
这个事件与大众铃木联盟解体有相似也有不同。同样是一个相对强势的企业对上一个相对弱势的企业,实力强势的东风想把福汽纳入自己的版图中,以扩大自己的自主力量和在南方市场的份额;同时福汽也像铃木一样,在遇上困境求外援的同时,还总想着 “走自己的路”。
不过与大众对铃木的坚持与不同,东风对福汽显得有点 “漫不经心”。尤其是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入股PSA集团后,东风的热情似乎都转移到自己的法国对象上。毕竟按照双方的约定,比如对PSA亚洲研发中心的整合,对神龙公司的安排,在技术开放、战略协同的前提下,东风完全有可能借助PSA,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注入新能量。在北京车展上,东风用结果说明了这一点——推出神龙公司生产的L60,并宣布,神龙公司未来也将研发生产东风自主品牌。
东风对这一合作不上心可能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深知把属于地方汽车工业的福汽自主力量纳入自己大自主战略中的难度。长期以来,东风下属自主力量分属不同战线,产品庞杂,直至去年4月,东风才通过不同的 “风” ,整合了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车序列,发布东风风神、东风风行、东风风度三个子品牌,风神这个 “嫡子”自不必说,风度为郑州日产的自主品牌,风行为东风柳汽的自主品牌。
一个巴掌拍不响,东风福汽合作终止,东风的 “漫不经心”和“热情于法”都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缘于福汽在金龙入海和扭亏为盈之后的独立底气。
今年年初,金龙汽车控股股东厦门海翼集团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金龙汽车20.7%股权,以无偿划转的方式划转给福汽集团,此后,福汽以持有超过30%的股权重新成为了金龙汽车的最大股东。
金龙汽车主要子公司、参股公司包括厦门金龙、苏州金龙和厦门金旅,是客车行业的主要力量。2013年金龙汽车总共销售各型客车78677辆,实现营业收入208.12亿元,同比增加8.57%,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加9.48%。重新控股金龙汽车,可能为福汽独立发展埋下重要一笔。
当然,2013年福汽的成绩也是其挺直腰板,坚持自己的原因之一。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福汽实现了10年以来首次全面扭亏盈利,利润总额达7.33亿元,年销量超过21万辆。东南汽车板块2013年也表现不俗,全年约销12万辆车,其中自主品牌车型销量增幅超过20%,利润增幅为87%。
在独立发展意识比协同发展利益更大的前提下,东风和福汽越走越远的结局已近在眼前。而且,与大众铃木不同的一点是,东风和福汽牵手的背后少不了政府行政干预的强力量,如今双方各有新机遇,合作重组之事自要重新考虑了。
此前,有统计称,国际上所有车企兼并成功的案例中,成功的几率不足一半。这么一看,大众与铃木的解体,东风与福汽的合作终止,倒是大概率事件了。借马伊俐女士的一句话, “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吧。
(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稿费事宜)
(中国工业报记者 芦丽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