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中国汽车金融的奶酪?
稿件来源:本报讯
如今,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利润收益贡献率平均占到母公司的30%~50%,成为汽车产业主要的利润增长点。然而,中国汽车金融宛如大海中航行的一条船,在风雨飘摇中颠簸,业绩一直不如人意,究竟是谁动了中国汽车金融的奶酪? 从金字塔尖跌下 国内车贷业务自1998年推出后,先是红红火火,以年均20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据统计,汽车消费贷款余额在刚起步的1998年仅4亿元,2002年增长到700多亿元,2003年这一数字则突破1800亿元。进入2004年后,汽车金融市场竟一下子从金字塔尖跌入低谷,国内几大商业银行在汽车信贷业务中出现了大量坏账。 就在汽车金融市场遭遇急刹车之际,垂涎中国汽车金融市场已久的跨国 “汽车金融公司”却高调登场。2004年8月,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成立;2004年9月,大众汽车金融 (中国)挂牌;2004年12月,丰田汽车金融 (中国)有限公司宣布正式进入中国汽车金融市场。 当时大部分人相信,新的法律法规,加上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带来的规范化与专业化,将使得中国汽车金融从此驶上快车道。然而,几乎一夜跌入冰点的车市,加上中国消费者难以改变的 “现金文化”,让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并没能取得人们所预想的开局,大众汽车金融公司开业后一个月内,只有100多个贷款协议,遭遇到严重的 “水土不服”,远没有各自的海外兄弟公司那般风光。与当初的满腔热情相比,中国汽车金融市场让这些雄心壮志的外国汽车金融公司们大失所望,当时大众汽车金融曾有如此表述,“春天并没有想象中来得那么早”。 2010年以来,中国汽车金融业在曲折中缓缓而行。截至目前,虽然国内已有包括中外合资、外商独资等不同股权形式存在的汽车金融公司18家,但狭窄的融资渠道和营利渠道,以及并不明朗的市场前景,还是引发了大众汽车金融上述那番感慨。 刚出炉的民生金融银行 “2012~2013中国汽车金融报告”显示:中国汽车消费金融市场占有率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尚处于刚起步的阶段,市场渗透率不足15%,与美国近70%的市场渗透率相比,差距悬殊;与突飞猛进的中国汽车业相比,则反差明显。中国汽车金融业到底怎么了? 诸多 “藩篱”挡道 我国汽车金融市场的低迷并非偶然,正是内、外部各种不利因素的叠加使得汽车金融业务受到了很大冲击。 上汽通用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文国表示,虽然汽车金融服务公司发展很快,但商业银行仍是中国汽车信贷的主体。然而,由于银行业务种类较多,汽车信贷在其内部并不被重视。更为严重的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目的只是获得存贷款利差,不能保证对汽车企业持续和稳定的支持。 “汽车金融业不景气,在于我国未建立起完善的信用体系,面临较大的风险,”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宇恒表示, “另外,还存在消费者承贷能力低,金融领域行政垄断,法律体制、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此外贷款门槛过高、手续复杂和产品单一等金融服务机构本身的不足也影响到汽车金融业务的拓展。”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汽车金融业务在中国发展缓慢,还在于金融体制现状的制约。目前我国还是政府计划性很强的金融管理体制,国有商业银行自身体制不适应市场的需求,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才刚刚起步,多层次的金融市场还未建立。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汽车产业的发展,也严重制约着汽车金融业的发展。 发达国家的汽车金融市场已经历近百年发展,而中国自主品牌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由于缺乏资本运作方面的经验,往往鲜有作为,成功者寥寥无几;与此同时,汽车金融服务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由于监管不力和信用机制缺失,造成大量坏账死账。此外,中国消费者仍不习惯通过贷款购买汽车等大型商品,这意味着短期内汽车金融服务市场上升的空间仍然有限。而能源与环保压力正促使更多城市减少车牌发放,也会挤压消费者对汽车金融的需求。 如此看来,要拆除限制汽车金融发展的种种 “藩篱”,使汽车业融入金融圈,还需较长时间磨合。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敢问路在何方? 一方面是利润渐微的车市,另一方面是潜力无限的汽车金融。如何才能迎来汽车金融的春天,敢问路在何方? 业内人士认为,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大力发展以汽车金融公司为主体的中国汽车金融产业,通过市场良性竞争和建立行业合作交流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发展汽车金融产业。近年来,自主品牌也在向汽车金融方面渗透,建立汽车金融公司。日前,天津长城滨银汽车金融公司已完成筹建并汇报天津银监局待批;今年1月,北汽福田宣布,将正式进军汽车金融领域;吉利汽车也在去年底与法国巴黎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将成立汽车金融公司,为中国市场提供汽车金融服务。 针对汽车金融在中国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大众汽车金融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汽车金融要由过去单一提供融资服务,发展为涵盖多种服务的业务形态,刺激并支持汽车销售;发展包括汽车金融、保险、售后服务、二手车置换等多项服务。 汽车金融应该如何突围?金融创新是一切问题的核心。互联网行业和汽车行业有望走向融合,在汽车金融市场发挥颠覆作用。既然余额宝的创新模式颠覆了传统的金融行业,那么保险也可以颠覆车联网行业,接近4万亿元规模的保险将成为车联网的主力军。 另外,据统计,每辆车直接涉车年消费为4万~5万元,而车联网颠覆整个用车行业后,涉车的间接消费至少是直接消费的2~3倍,而汽车金融作为一个支付刚需入口,包括汽车抵押和金融式租赁,每个车主的涉车年消费可达到10万元以上。这样诱人的行业前景,引得汽车厂商、互联网厂商、电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商纷纷开始研发相关产品,意在切分车联网“蛋糕”。 预计未来,汽车产业和金融产业的融合和互动将越来越频繁,成为涵盖汽车贷款、租赁、置换及保险等业务的成熟金融业态。汽车产业的 “高价值转移性”或将得以顺利实现。(请图片作者与本报联系稿费事宜) (李永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