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标杆经验 工业企业不断创新先进质量管理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中国质量协会、广东省经信委以及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等单位承办的2015年第一期质量标杆经验学习交流活动日前在广州市召开。工信部科技司副司长沙南生、中国质量协会秘书长段永刚以及广东省经信委、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的相关负责人出席并讲话,并为2015年33家全国质量标杆企业授牌。 将最佳案例推广到高校 沙南生指出,今年,工信部领导对质量标杆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关注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提高产品实物质量、改善质量保障能力、提升经营绩效的基础上,尝试遴选一批在品牌培育和 “互联网+”应用方面具有引领效果的最佳实践经验,并形成案例集,把中国企业提升质量、打造品牌的案例作为MBA课程内容讲到中国高校,乃至外国高校。 此前,工信部已经确定了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大数据分析在质量预警中应用的经验”等33项典型经验为2015年全国 “质量标杆”。在这33项典型经验中,既有起源于企业自身的独特做法,还有精益生产、卓越绩效模式等多种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创新。同时,典型经验囊括了在品牌培育、 “互联网+”应用方面形成引领效果的企业最佳实践经验,国内企业可以以此为鉴,总结、践行相关经验,推动企业质量品牌管理的创新做法,提升企业的质量管控水平。 坚持质量为先 沙南生结合我国工业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提出了三点意见:一是要紧跟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 《中国制造2025》提出 “质量为先”,意味着质量品牌要成为建设制造强国各项任务的出发点,并贯穿于整个进程,可以说,制造强国必须是质量强国、品牌强国。《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把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列为一项重点任务。因此,建设制造强国必须以 “质量为先”,质量品牌建设要与 《中国制造2025》的各项任务有机结合,才能有坚实的落脚点。按照 《中国制造2025》 “1+X”规划体系的部署,工信部、质检总局和国防科工局牵头,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制定 “质量品牌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从政策、项目、资源等方面为质量品牌建设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要紧跟建设制造强国的步伐,以质量品牌为生命线,把企业、行业做得更强。 二是要借互联网之力,提高质量品牌建设成效。近年来,两化深度融合、大数据、 “互联网+”等新技术、新业态成为社会热点。两化深度融合是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任务。所以,今年的质量标杆中加入了 “互联网+”应用方向标杆,希望通过做得好的企业形成引领效果,促进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快速融合发展。 三是 “质量标杆”所在企业要为建设制造强国的大局服务。企业获得 “质量标杆”既是荣誉也是责任。工信部会对质量标杆企业在统一宣传和项目申报上给予政策支持,提升标杆所在企业质量品牌形象。获得荣誉的企业应履行推广和交流责任,在不涉及企业商业秘密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地与其他企业开展多方面的对标及交流。同时,获得质量标杆的企业要继续在质量管理、品牌培育、 “互联网+”应用技术等方面加强改进创新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提升实践经验的理论基础,将现有的经验完善,形成企业特色,甚至形成中国特色的管理方法 (技术),向社会、向国际推广展示,提升我国企业质量品牌形象。 段永刚表示,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一直是中国质协的业务主线,今后中国质量协会将继续发挥技术和组织优势,在工信部指导下,将质量标杆经验进一步总结提炼,形成普遍意义的工具和方法,在更多工业企业落地、生根、见实效。同时,中国质协还将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大在创新领域推广适宜的方法。 此次活动共有来自北京、山东等地近200家企业的300多名代表参加。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