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在福建 ③ 泉州:福建智造的领跑者
“经编纺织企业应用数控一代技术,实施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升级,预计平均可带动优化一线用工50%~80%、提升生产效率30%~50%,对于企业减少用工、提升效率、降低次品率,意义深远、作用巨大。福建现有经编机数量超过10万台,这些生产设备如果全部实现智能化改造升级,对于福建纺织产业来说,将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革新。”福建省晋江华宇织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宇织造)董事长柯文新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 像华宇织造一样,引导时代潮流研发、在市场上叱咤风云的智能装备企业在泉州已犹如雨后春笋开始涌现,在各自领域受到市场追捧。泉州智能装备产业,已成为福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路上的领跑者。 打造 “四位一体”联合体 泉州数控装备产业快速崛起 泉州是福建省的制造业大市,去年制造业总产值达1.2万亿元。但是,泉州的制造业主要集中于传统产业,其中纺织服装、鞋业、建筑建材、食品、水暖卫浴等传统产业占据半壁江山。在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严峻形势下,企业应当如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降低成本,创新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原来一切人工干的事情,都可以用机器人去干。”泉州市微柏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郭嘉俊这样评价机器换工的光明前景。他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泉州市在加快产业转型的道路上,国家支持、政策给力,是最主要的因素。 数控技术和智能装备是现代制造技术的核心,是提高制造业的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是改造传统装备制造业的抓手。2013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中国工程院联手开展 “制造强国战略”重大课题研究和实施 “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并在全国选择一些重点地区推广应用。在福建省政府的积极推动,泉州市的主动争取下,泉州市成功被确定为 《中国制造2025》地方试点和中国工程院 “数控一代”应用示范地区,并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支持。 去年,福建省政府专门出台 《关于支持泉州加快推进 “数控一代”促进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省直相关部门同时出台了具体的扶持意见,有力助推了泉州 “数控一代”、智能制造发展。 凭借国家、福建省的大力支持和给力政策,泉州率全省之先,将发展数控产业,实施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作为制造升级的关键引擎,抓精准施策、抓平台支撑、抓就地研发、抓推广应用、抓拓展提升、抓融资保障、抓创业创新,充分调动企业主体积极性,破解好产业转型升级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和瓶颈,使智能装备产业在短短几年里驶上了快车道,加快泉州从制造名城向智造名城的迈进。 泉州市委书记郑新聪提出: “装备业是阳光产业,要增强信心、恒心,不断研发改进,同时,要与所对应的产业如服装业进行市场对接,建立信任机制。存量上,必须大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来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艺技术,降低成本消耗,转变商业模式,顺应竞争潮流;增量上,在积极培育和引进龙头的同时,要大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的增长因子。” 特别是在如何解决资金缺口的问题上,郑新聪表示: “我们必须引导装备制造企业、系统集成技术服务机构、装备和技术的应用企业以及战略投资者形成四位一体的联合体,共同投资数控装备产业。” “四位一体”,让泉州数控装备产业发展如虎添翼。 “胆子+脑子” “人脑+电脑” 助推泉州产业集群又大又强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泉州人凭借天生的韧劲和爱拼敢赢的精神,通过铁心创业,打造出鞋业、服装、机械装备三大千亿产业集群和食品、建材等一批百亿产业集群,使泉州市成为福建民营经济大市、传统制造业强市。 但是,在经济增速趋缓、劳工成本持续上升的情况下,泉州经济能否依然能够保持强劲势头?事实证明,在发展智能制造的路上,泉州人同样走在前头。 蔡伟强,一位四川大学机电系毕业生,回到泉州继承父业,致力于探索汽配业智能化、自动化生产。在他主导下,蔡氏企业研制出智能设备,一些危险工种已由机械手承担,实现了人员的优化配置,企业效益的明显提升。 初尝成功喜悦的蔡伟强,意识到数控智能产品将拥有无限潜力,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创办微柏机器人公司,专注于用数控手段开发智能机器人设备。这一步,走出了广阔天地。如今,微柏机器人越来越受到了泉州传统产业企业的欢迎,成为泉州数控领域的佼佼者。微柏焊接机械手、缝纫机械手、外墙贴砖机械手、饼干果冻生产机械手,广泛服务于用工多、劳动量大的汽配、建筑、服装、食品行业。 无论是华宇织造还是微柏公司,正是泉州这样一批企业的代表:他们在解决技术难题的同时,立足于本土传统产业设备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需求,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创造了 “泉州版”数控技术及产业,并已发展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兴产业——泉州智能装备产业。 对于智能装备产业的发展,泉州人是这样描述的: “数控一代”机械产品相当于在机器里安装了一个 “大脑”。泉州人不缺 “胆子”,现在政府通过资源整合,引进了这么多 “脑子”。有了“胆子+脑子” “人脑+电脑”,泉州的产业集群将会是又大又强。 在泉州这座智造名城里,政企互动助力智能制造良性循环,不求大、不求洋,全社会开展协同创新,推进集成创新,数控生产企业已达300多家。在这些 “数控一代”企业的引领下,随着应用通道的打开,部分泉州传统制造业企业,正迎来第二春,焕发新活力。 (中国工业报记者 邓文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