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乳协:硫氰酸钠毒奶纯属乌龙
9月28日,在一场名为 “硫氰酸钠研讨会”的媒体说明会上,气氛不算融洽。会议组织方辽宁辉山乳业在对其 “高钙奶在河北被抽检出硫氰酸钠超标”一事解释的过程中,不断有记者提出质疑。 事件缘起 9月24日,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近期,秦皇岛市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销售环节乳制品质量安全抽检,辽宁辉山乳业集团7月10日生产的高钙牛奶 (240毫升灭菌奶)被检出硫氰酸钠含量达15.2mg/kg(最高限定值≤10mg/kg)。硫氰酸钠是毒害品,少量食入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国家禁止在牛奶中人为添加硫氰酸钠。河北省食药监局对市场销售的辉山乳业高钙奶采取了停止销售、消费者退货等措施。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更有人将此比作第二次 “三聚氰胺事件”。据了解,在原料乳或奶粉中掺入硫氰酸钠具有抑菌功效。难道辉山乳业是为抑菌而添加硫氰酸钠过量超标的吗? 辉山乳业的回应是 “对此非常震惊”。随即于9月28日在北京召开上述说明会,指出河北食药监局存在检测判断结论不当、信息发布违法等问题,并拿出辽宁省药监局和国家权威部门的检测报告,称产品都是合格的。 不过,在说明会现场,辉山乳业出具的检测报告曾被记者们广泛质疑,因为与河北食药监局抽检的产品并非同一批次。就在大家一头雾水、难辨是非之时,事情出现了戏剧性的反转。 9月29日,河北省食药监局在官网发布 《关于乳制品中硫氰酸钠风险监测情况的说明》称,除了头批检测的液态乳产品硫氰酸钠指标过高,辉山乳业随后被检测的7个批次产品均符合标准,检验结果在2.7~4.2mg/kg之间。鉴于牛乳中本身存在一定的硫氰酸钠本底值,且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生乳中允许添加硫氰酸钠的限量值为14mg/kg,结合应急抽样检验结果,经专家研判,认为此前发布的15.2mg/kg检出值对消费者健康风险低,决定撤销9月24日发布的销售安全警示。 9月30日,国家食药监局发布 《关于乳制品中硫氰酸钠风险监测情况的通报》称,2015年以来,总局共监测4048个批次乳制品样品,硫氰酸钠检测值均未超过参考值,其中包括标称辽宁辉山乳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样品85个。 协会发声 自2008年以来,国内乳业可谓是戴着镣铐行进,如今在整顿恢复信心中又起波澜,显然是整个乳制品行业都不愿看到的。 针对此次硫氰酸钠事件,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的发声不同于国家食药监局通告内容的轻描淡写,而是发表一则措辞严厉、态度鲜明的声明,要求河北食药监局公开道歉。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声明称,河北省食药监局存在执法过程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检验报告不具有法律效力,结果判定错误,误导消费者。 “这件事绝不仅是辉山一家企业的事,影响的是整个乳品行业。众所周知,受三聚氰胺影响的中国乳业,至今都没有走出阴影,不能再遭受无端打击和伤害。我们强烈要求河北省食药监局收回发布的结果,公开道歉,为辉山乳业恢复名誉,为整个乳业恢复名誉,并请专家从科学的层面澄清由此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乳协相关负责人表示。 深入追问 短短五天,硫氰酸钠事件从罗生门到定性乌龙的急剧反转,虽然显示了中国乳业在应对危机时公关和预警能力的提高,但是仍有疑问待解。这一事件仅仅是因为相关部门的失误所致,还是背后存在监管和检测规范漏洞等深层原因?为什么牛奶本底就含有一定数量的硫氰酸钠?乳企宣称的全程可追溯到底能追溯到什么程度? 业内人士指出,牛乳中本身存在一定的硫氰酸钠本底值。而且牛奶本底含有的硫氰酸钠数量,会随着季节的变化、饲料的差异而发生变化。研究文献表明,牛乳中天然含有的硫氰酸钠,只要在正常的范围之内,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2008年,原卫生部禁止在乳及乳制品中将硫氰酸钠作为防腐剂使用。由于乳品中存在本底值,为加大食品中非法添加的打击力度,国家食药监局将液态乳品中硫氰酸钠的风险监测参考值确定为10mg/kg。 此外,尽管辉山乳业一再强调自身产品合格,随后各个相关部门也极力挽回局面,但是辉山乳业始终没能提供被河北食药监局抽检超标的产品,以及自证清白的产品分别来自哪个牧场。这也暴露出其全程可追溯体系中存在一定漏洞。 据介绍,辉山乳业有70多个牧场,各个牧场的原奶运到工厂都混合在大奶罐里,因此很可能会造成产品检测数据有高有低。 相关乳业专家指出,应该是一个牧场的原奶生产一个批次的产品,才能实现真正的可追溯。可追溯涉及到奶源布局和工厂是否合理,真正做到全程可追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它意味着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否则就不能追溯查询到底是哪个牧场的原奶出了问题。 如果说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是涉及整个乳品行业乃至整个市场公信力的大危机,那么这一次的硫氰酸钠事件,虽然得到快速处理,但仍然存在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不确定性。这很可能会对相关行业、企业及产品、服务、资产、声誉造成巨大损失。 依据莫非法则中 “任何可能出问题的,都会出问题”的论断,已经出现小差错,若不加以有效控制,定会铸成大错。从乳企乃至整个乳业角度看,此次危机阵痛减缓甚至结束后,要更加注重修复公共关系和营销管理。相信更多的乳企会从此次硫氰酸钠事件中吸取教训,重新审视自己,加强质保和风险监测以及回馈社会。只有真正让消费者受益才能为企业自身发展赢得空间,才能助推中国乳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中国工业报记者 郑春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