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深层结构调整期
10月26~29日,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全会将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以规划的连接性、开放性、制度性、开拓性划定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航标。 从开局之年步入关键之年,改革不仅体现在速度和深度上,更体现在质量和成效上,我国各项政策部署将会更少经受表面经济数据的羁绊,转而注重更深层的结构调整和优化,而这或会成为未来五年我国施政新常态。 广度、深度、速度前所未有 作为国民经济规划的重要部分,五年规划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过去五年,全球经济深度调整,我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的阵痛。尽管如此,我国经济增速仍换挡不失速,既在经济总量上跨过10万亿美元门槛,又在经济增速上保持强劲势头,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但是,未来五年,我国仍会面临着长长的问题清单:经济保持怎样增速,发展方式如何转变,产业结构怎么优化,如何寻找创新发展的动力,改革在体制机制上怎么贯穿始终, “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如何在保障民生的同时得以实现,扶贫开发确保 “不让一个掉队”等等。为此,与 “十二五”规划相比, “十三五”规划的编制更加注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四个全面”,深入研究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 “五化同步”的路径设计,并研究如何统筹推进京津冀、 “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 基于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未来五年将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各种深层次矛盾都需要改革来破解。因此,改革将以前所未有的广度、深度和速度触及各个领域、各个地区、各行各业,改变人们的生活,塑造这个时代的气质。 结构调整成经济决策关键 十八届四中全会后的一年来,我国在一些重要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出台一批标志性、关键性的改革举措,清除了一批深层次、体制性障碍,在制度设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更高发展阶段迈进,改革和结构调整势必成为经济决策的关键,这样才能实现“公平和可持续的增长之路”。 但是, “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将发生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一是更好地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破题结构性改革,解决经济转型中的结构性矛盾,并重点改革投资体制、金融体制、财税体制和调整教育结构;三是纵深推进简政放权的改革,进一步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实现 “实实在在、没有水分”、注重 “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和 “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从而实现 “有就业的增长、有声音的增长、有情的增长、有文化的增长、有未来的增长”。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