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成效显著 进口生物材料通关提速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11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动植司司长李建伟在进境生物材料检验检疫改革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生物产业是一个创新驱动型的产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没有扎实可靠的基础研究、不断涌现的科研成果、广受欢迎的创新产品,我们的生物产业发展就无从谈起。 出路在于改革 多年来,进出境检验检疫部门面临着生物材料安全引进和快速通关的双重考验。一方面,进境生物材料种类多、来源广、风险复杂,某些产品甚至可被用于生物恐怖袭击,危及国家安全。另一方面,随着生物医药产、研、销的全球一体化,国际间交流日益频繁,传统检疫监管模式已渐渐不能满足需求。 李建伟认为,出路在于改革,即用更先进的监管理念、更科学的监管制度、更完善的监管手段、更务实的监管成效实现 “保安全、促发展”。 试点经验将在全国推广 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地是我国动植物源性生物材料进口的主要口岸,总进口比例超过全国的80%。为了确保改革政策落地,针对两地具体情况,国家质检总局强化顶层设计、出台改革方案,先后开展了以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为试点的查验机制改革和以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为试点的综合监管机制改革。 在中关村改革试点中,质检总局以助推中关村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深入企业调研,充分了解产业发展急需产品和进出口瓶颈。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质检总局以 “三重两新一大” (重点地区、重要产业、重大项目;贸易发展的新业态、监管的新模式;大型企业)为重心,深入调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特点,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有针对性地制定便利化相关政策措施,确定重点围绕检疫审批、口岸报检、现场查验、后续监管和实验室检测五大环节做改革。 在改革过程中,质检总局大胆出台改革举措。比如,授权试点直属检验检疫局对相关低风险动植物源性生物材料直接完成入境检疫审批;缩短审批时间;分批核销许可证等。从改革成效来看,科研单位进口生物材料速度明显提升、贸易量大幅上升。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北京口岸进口动物源性生物材料批次与2014年同比增长113.2%,上海同比增长34.6%。2014年京沪两局完成相关动植检审批共2400多项,累计为企业总节省用时达2.1万个工作日。1~10月,京沪两局完成相关动植检审批共3200多项,累计为企业总节省用时达2.7万个工作日。 此外,改革的成效也促进了行业产能提升。以上海自贸区为例,改革政策惠及企业1200余家,其中张江药谷作为最大获益者,年产值已达410亿元,全国每3个新药就有一个来自张江。另一方面,拉动区域经济,推动地方发展成效显著。改革政策吸引了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北京、上海地方政府出台大量优惠政策。北京市政府针对中关村创新创业主体实际需求,推出实施“京校十条”、 “京科九条”等30余项创新政策、13项人才特区政策,进一步完善创业生态。 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下一步,质检总局将及时总结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和北京生命科学园区/京津冀地区试点的成功经验,2016年将在全国推广,进一步提高进口动植物源性生物材料的通关便利化水平,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科学健康发展。 (中国工业报记者 于 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