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威集团董事长 周明明
超威集团被授予 “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超威集团和合家庭亲子游乐会亲子时装秀。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长中生发出的精神力量,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超威集团是一家年轻的企业,从创立至今,只有短短十七年的时间。十七年的时间,经历了行业整顿调整、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严峻考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一个小作坊,成长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大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其中的一个关键,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要素、企业使命和长远目标相结合,并经过不断总结与提炼、丰富与实践,形成了具有强大感召力的“和合文化”体系,融入到生产经营、日常管理、市场营销、创新研发等各个方面,实现了企业上下价值理念、使命愿景的共享。10月31,中国企业联合会授予超威集团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称号,超威集团董事长周明明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深入诠释了超威和合文化的培育,以及传承与创新。
中国工业报: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超威十七年的拼搏与坚守,与坚持 “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长期共存”的和合文化是分不开的,作为超威掌门人,超威培育和合文化的内生动力是什么?
周明明:超威为什么如此看重企业文化?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超威的使命和愿景。超威的使命,早在创立初期,就很明确: “倡导绿色能源,完美人类生活”;同时,提出了成为全球动力和储能电池第一大供应商的愿景。在二次创业的道路上,我们在原来基础上提出了 “立志成为全球新能源行业伟大的公司”这一新的愿景。使命和愿景确立后要做的就是明确路径,也就是我们用什么来倡导绿色能源、完美人类生活?靠什么成为伟大的公司?为此,超威规划了两大路径:第一条,先从动力电池开始,然后再到动力系统,最后到制造电动汽车整车。现在,大家都很关心环境问题,我们期待,未来所有的出行方式都是生态环保的;第二条,通过做储能电池,到储能关键零部件,再到储能系统、储能站,把太阳能、风能这些再生能源利用起来。那么,整个世界的能源供应结构就发生了变化。沿着这两条路径走下去,就能让我们每个超威人感到自豪,让超威受到社会尊重,让超威的发展与全社会共享,使超威成为人才汇集、涌流与创业激情迸发的地方。到达这样的高度,伟大公司的愿景就实现了。因此,我们培育企业文化的主要目的,就是以文化的共建、共享为支撑,来实现企业使命和愿景的共享,并最终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
明白了愿景使命同企业文化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后,我们再来探讨文化建设的意义。在我看来有这么三个方面:
一是吸引人才的需要。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超威要成为伟大的公司,一定要靠优秀的人才。优秀的人才,不是光靠高薪就能请到的。这其中,有文化的、地域的因素。所以,超威的文化是具有包容性,没有国界的。同时还需要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培养企业家的摇篮,超威要为社会培养企业家。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做文化,就是要让全世界的人才都认识到,超威不是一个简单用体力、脑力来换取收入的企业组织,而是一个开放包容、兼收并蓄、实现梦想的大平台。
二是激发创新的需要。回顾超威的发展历史,创新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创新奠定了超威发展的领先优势。然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如果缺乏文化的支撑,最后会导致动力缺乏,停滞不前。从电池行业来看,我最担心的就是忽然有一天,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把老的产品、老的市场替代了,而我们没在第一时间跟上。今天,我们的这种危机意识还不是很强。问题在哪里?关键是少了创新、创造的激情和动力。这个时候,就需要企业文化发挥它的激励、导向作用,通过文化的建设,让员工能深刻意识到潜在的危机,坚定地大胆创新,让超威一直站在行业的前沿。
三是提升管理的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是企业的基本法,规范、引导员工自觉地向目标前进。比如,有些东西,规章制度是没有办法去描述的,但是通过文化可以说清楚。在这一框架下,大家都很明确,什么是支持的,什么是反对的;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摒弃的。当文化上升到行为准则,影响人、规范人,员工才能自觉自愿,更好地发挥创意。而基于不信任的、有着严密规章制度和监督的组织,在本质上是限制创新能力的。所以,只有通过文化建设,形成好的环境和氛围,让员工获得相对自由时,才会真正产生创造力。
中国工业报:作为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超威和合文化已引起业界关注,成为行业的范本。这对于一个由小作坊起家的民营企业来说着实不易。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许正是伴随着企业文化的培育、建设,传承与创新,企业也得到超常的发展,直至行业领先。作为亲力者,您理解的超威和合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周明明:和合文化的形成,经历了企业创立初期的无意识创造、自觉实践与总结提炼及发展与传播三个阶段。早在创立初期,超威就明确了 “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长期共存”的经营方针。这16个字,如果加以解读,可以这样来理解,资源共享,这是天道。与企业相关方通力协作,打造发展要素共享的平台,形成强有力的战略、技术支撑,为企业持久兴旺打基础。互惠互利,这是人道。企业的每个组成部分以及企业相关方,通过资源互换与优化配置,进而形成稳固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共同发展,这是正道。企业与全体员工共富、与政府共荣、与合作伙伴共赢、与全社会共享。长期共存,这是商道。与企业相关方和谐共生,共同开拓新能源事业,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付出努力。超威人在十几年的打拼、奋斗和成长中深深懂得:竞争是市场经济永恒的法则。但超威人更加明白:合作共赢才是企业发展最终的追求。只有天道、人道、商道、正道四道并行,企业才有光明的前景。
在2012年的时候,经过提炼总结,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提出了 “和合”这个概念,并把它作为企业文化的统称。 “和”包涵和谐、和平、祥和; “合”则有结合、融合、合作的意思。 “和合”:一是指人与自然的和谐,即 “天人和合”;二是指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即 “社会和合”;三是指人身心的自我和谐,即 “自我和合”。所以,和合文化是一个和谐合作、开放包容的文化。
中国工业报:超威立志成为全球新能源行业伟大的公司,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是两个重要支撑,在推动和合文化落地上,超威积累了哪些经验?
周明明:三流的企业靠价格,二流的企业靠质量,一流的企业靠科技,而伟大的企业必须依靠文化与管理才能赢得竞争和明天。和合文化,并不是游离于超威运营的各项活动之外,而是从企业诞生之日起,就渗透在企业发展、壮大、转型的全过程中。
和合文化体现在经营哲学上。独行快、众行远,合作才是发展的长远之道。超威有今天的规模,主要得益于实施企业重组与兼并合作的战略模式。比如,我们同德国MOLL公司的合作。MOLL公司是一家有着70年历史的启停电池生产企业,产品广泛应用于奥迪、宝马、保时捷等汽车品牌。超威通过收购股份,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获得了MOLL公司的专业技术以及品牌使用权,在较短的时间掌握了启停电池的核心技术,迅速抢占国内汽车启停电池制高点,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动力。我们与18家子分公司、14家生产联合体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模式,实现由自身生产到合作输出技术、管理、工艺,甚至最核心配方的联合发展模式。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我们优先考虑各联合体抗风险能力,承担市场导致的大部分亏损,充分保障联合体的利益。这样的模式,使得企业增长迅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级,奠定了跨越式发展的基础。
和合文化体现在人才培育上。我们曾经跟韩国德鲁克管理学大师、新范式管理创始人文国现先生讨教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做百年企业?他说,投资于技术,可活30年;投资于人,可做百年企业。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伟大的组织,不是由聪明的人组合在一起的机械结合体,而是共享价值观和愿景,拥有共同文化的人们形成团队协作并产出成果的有机体。创新的核心是人,效率的核心是人,价值创造的核心也是人。最大程度激发人的潜力,调动人的创造性,而不是去约束它、限制它,这是和合文化一大重要特征。比如,我们构建以人的成长为核心的企业家培养 “三个模式”:通过提升岗位技能和增强业务能力,将普通员工逐级培养成企业家;通过与专家、科学家结成战略合作关系,通过项目合作、资源共享,发展为企业家;通过与合作伙伴结成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信息共享、互惠互利,帮扶成企业家。这 “三个模式”打通了从员工、合作伙伴、专家技术人员三个群体成长为企业家的职业发展通道,把企业打造成了平等、自由、开放的企业家摇篮。比如,山东超威公司的总经理,原来只是一线的操作工,通过努力和培养,一步一个脚印,从普通农村妇女走上高管岗位;比如,河南超威公司的董事长,原来是同超威合作的联营商,借助企业家成长通道,在10年时间里,打造的企业成为亚洲最大的单体电池生产基地;比如,福州大学郭永榔教授,以技术入股的形式,成立金超威公司,成功从技术专家转型成为企业家。通过企业家培养模式,极大调动了人才的创造性,激发了企业内部的活力。
和合文化体现在社会责任上。现代企业有四大责任:创造利润、满足顾客、发展社会、保护环境。超威创新的无镉内化成生产工艺,大幅降低了电池生产的能耗及含铅废水的产生量。据初步测算,如果全行业全部采用该工艺,每年可减少重金属废水排放900多万吨,可减少重金属污水处理费近10亿元,间接效益和直接效益达15亿元。这项技术,超威投入了近亿元的资金进行研发,成功后,我们没有把它封锁起来,而是通过无偿开放 “源代码”,促进工艺在全行业共享,为整个铅蓄电池产业的转型升级作出了贡献。再比如,我们研发的原子经济法回收铅技术,将废旧电池直接转化为构成电极的活性物质,解决了传统铅蓄电池铅在回收、冶炼、再生、最终成为金属铅等多个产生污染物及能耗的环节。目前,我们正积极推进项目产业化。
中国工业报:企业文化的传承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支撑,超威和合文化将如何进一步传承创新?
周明明:超威和合文化建设,为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一是支撑了企业飞速发展。2014年,集团公司销售额突破600亿元。在今年8月份中企联发布的2015“中国企业500强”、 “中国制造业500强”榜单上,超威集团分别名列第198位、第90位。二是激发了创业创新激情。超威与全球新能源技术领域6位知名院士和20多位专家形成了紧密的项目化合作关系,从日本丰田、韩国三星培养和引进了3名在新能源领域国千计划特聘专家。企业研究院先后获得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认可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资质。三是提升了企业的凝聚力。全体员工遵循、践行“忠诚、责任、结果、奉献”、 “一对一责任”、 “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等和合文化理念,在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绩效。同时,通过和合文化确立的制度体系,与专家学者、合作伙伴等相关方形成了紧密的关系,奠定了行业领军优势。
文化的生命力,来自于不断地完善丰富、重塑再造。下一步,超威集团要制定科学的规划,明确目标思路,确定方法措施,更好地指导传承与创新;推进文化品牌建设,加大企业家培养力度,培养出更多、更优秀、更有知名度的企业家;实施差异化的企业文化战略。探索一主多元型的文化管理模式,即在坚持共享和合文化,保持内部主体一致性的前提下,鼓励子分公司、联合体探索与当地地域文化高度兼容的理念、习惯和规范,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亚文化;着力突出创新文化、团队文化培育。从现状来看,创新和协同,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薄弱的两个环节。这就要求我们思考,今后怎样在和合文化的共建共享中,把各种优秀的资源要素整合起来,产生更利于创新迸发、智慧涌流、相互协同的机制。
面向未来,超威集团要进一步丰富实践、重塑再造,把和合文化作为推动企业稳步成长的重要价值基础,在有效引导企业完善利益相关者关系、推进技术创新、集聚优秀人才、完善内部管理体系、探索 “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模式转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祎淼)
专家点评
超威“和合文化”的示范意义 1998年,超威企业不足20人,2014年扩展到22000多人。16年时间增长了1100多倍。超威如何让两万多不同理念、不同习惯的人能有共识,能同心协力?如何让2万多名员工积极工作,产生出2万多项创新发明?
1998年,超威的营业额为80万元,2014年为656亿元。16年时间增长8.2万倍。超威如何让分散的程序变成有标准的系统?如何让缺少经验的人变成灵活自如的销售团队?如何把竞争者、把客户、用户变成利益共同体?
1998年,超威只是一个小企业,没有子公司,没有成型的销售网点。2014年,超威在7个省有18家子分公司,14个生产联合体,合作厂商600余家,销售代理商2000余家,终端服务店30多万家。就自营店和加盟商而言,16年时间扩展了15万倍。超威如何让几十万家网点连成一体,互联互动,同时能让18家子分公司同心同德、协调发展?
1998年,超威以8000元创业,2014年拥有资产70多亿元,16年时间,资产增长87万倍。超威如何从四面八方积累资源?如何让各学科的科学家、不同类别的技术人员组成协同有力的研发力量?如何让设备工艺形成高效的生产流程?如何让2万多名员工共同努力,积攒起企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超威为什么会产生加速倍增现象?
超威靠的是一贯坚守的 “和合”基本理念。 “和合”基本理念在超威企业衍生为两个部分:一是企业与自己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外部利益关联者 “如何做事”,其做事的指导思想是 “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长期共存”。实现与客户合作共赢,与员工和衷共济,与行业和谐发展,与政府和睦相处,与社会和合共生。二是企业内部成员 “如何做事”,其做事的指导思想是 “忠诚、责任、结果、奉献”。超威人将上述两部分的核心,归结为 “和”与 “合”。超威人将其解释为 “和气、和谐”与“合作、融合”。
在这样的理念的指导下,在超威的发展历程中,把有差异的人、分散的资源、不同形势下的机会,甚至有冲突的模式,都能够合作起来,融合进去,和气相待,和谐共事。没有这种 “和谐天下”的气魄和胸怀,不可能有加速度的倍增,不可能成就大业。超威总在 “如何做事”上,寻求合理的理念、规则和机制,所以能够加速度倍增。
“和合”基本理念中, “和”的关键是 “和而不同”,而 “合”的关键是 “融合”,在差异基础上进行融合,求得 “和谐天下”的效果。坚持 “和合”基本理念,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允许差异,保持个性,但又融合一体,有共同的方向,并以自己的作为,求得“和谐天下”的效果。在这样的“和而不同”又 “融为一体”的机制中,既有利于如何做事,又有利于做成什么事。既可以向世界一流的供应商迈进,又可以继续向伟大企业迈进。(北京大学原副校长 张国有)
企业档案 超威集团创立于1998年,2010年7月在香港主板上市,是一家生产新能源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提供专业绿色能源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行业全球领导者奖企业、世界环保与新能源产业中国电池行业领军企业。2014年,公司销售收入突破600亿元,成为全国第一、全球第三大动力电池生产商,在中国企业500强排行中名列第198位。
近年来,超威集团以 “倡导绿色能源,完美人类生活”, “立志成为新能源行业伟大的公司”为使命和愿景,聘请了欧美、日本以及中科院、工程院等全球新能源技术领域6位知名院士和20多位专家教授,以项目化形式形成紧密合作。先后在行业率先开发完成国际领先的原子经济法铅循环技术、环保节能无镉内化成生产工艺、新型智能电池、超长寿命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等一大批行业领先成果,为引领行业技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