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仅有九个字,但充分表明了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全国人大代表、中联重科副总裁王金富日前在接受中国工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府工作报告对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提出明确要求,标志着国家已将秸秆列为资源进行开发。
王金富所说的 “九个字”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 “加快秸秆资源化利用”。记者就 “如何充分发挥农业装备优势,加快推进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采访了王金富。
综合利用是方向 在王金富看来,在我国,作物秸秆价值高达几千亿元,是十分宝贵的资源,过去一把火烧掉,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对于提高农业效益、促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大气污染意义重大。
但要真正实现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汇集政府、企业、农民、社会多方智慧和力量推进。
过去的一年,在各级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全面治理大气污染和秸秆禁烧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特别在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方面,湖南、安徽、陕西、河南等地纷纷研究并出台完善鼓励秸秆综合利用配套政策措施,通过市场化和行政手段,促进了秸秆的综合利用。
不少地区和政府部门在推动切碎还田的同时,鼓励农机与环保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大胆进行探索。王金富举例说,机械装备制造企业中联重科通过创新,开发出将秸秆用于肥料化、饲料化和基料化等方面的机械装备产品,在秸秆离田、 “变废为宝”方面,有效拓展了秸秆增值新通道,受到秸秆产业链相关方面的欢迎。
农机应是主角 王金富建议,充分发挥农业装备优势,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以 “资源化”为主的综合利用。他说,应当在国家层面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破解秸秆离田难点,开发一批先进适用的秸秆处理和综合利用的装备。
特别是针对技术瓶颈,应当鼓励科研机构与农机企业协同创新,并转化一批制约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技术成果,政府有责任推动针对农作物资源利用全程机械化的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开发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开发。
在王金富看来,农机企业是解决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的主体。解决农作物资源化利用,农机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及制造企业也应当是主角。他建议国家设立专项,把秸秆资源化瓶颈环节的机械化作为攻关的重点,精准施策,寻求突破。
据介绍,中联重科针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秸秆离田和资源化,先后开发出了小麦秸秆、水稻秸秆和玉米、大豆秸秆等捡拾打捆机械,开发出了以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生物质制料装备,为作物秸秆离田和资源化机械利用,取得了较大突破。
作为中国实体经济界的精英,王金富成功缔造了我国农机翘楚——福田雷沃重工,改写了中国农机产业格局,并在多领域与外资巨头同台竞技。雷沃至今仍沿用他当初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他如今又在中联重科倾力打造农机板块。
“让农民有利可图”
令王金富欣慰的是,由于近年来地方政府大力推动,民间积极投资,秸秆资源化成效显著,例如在安徽的阜阳等地区,建立了以机收捡拾打捆和生物质制料为重点的秸秆收储运、加工商业模式,推广农作物联合收获、秸秆捡拾、打捆和加工全程机械化,因此使得 “地块连片回收、村村定点收储加工、乡镇综合利用和县域组织流通”,并使构建秸秆资源化产业链成为可能。
王金富建议,在推广秸秆资源化利用机械装备方面,应当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特别是急需扶持一批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和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一是政策到位,即增加秸秆综合利用的政策资金补贴,进行秸秆资源化利用机械化政策引导;
二是通道到位,即建立秸秆运输的“绿色通道”,建设像支持农机跨区作业一样,确保秸秆运输过程安全、通畅的通道;
三是用地到位,即解决秸秆制料机械装备安装和使用的土地问题,据调查,一台3吨级处理规模的生物质制料机需要300平方米的空间和500平方米的物流区域,建议对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用地给予适当政策支持。
王金富最后说,过去一年的实践表明,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的方向是产业化并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市场化运作;主要路径是开发出系列化的先进适用机械装备并培养形成全程机械化优势;关键点是开发新业态,构建价值链,真正让种地和秸秆回收、加工的农民有“获得感”, “有利可图”。
作为农村的一件大事也是头疼事,秸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王金富通过实地调研,并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在2016年建设性批评秸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后,今年继续聚焦这个问题并提出更进一步的解决方案。这种不回避矛盾、心系三农事业的作风值得学习。
(中国工业报记者
陈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