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14时01分,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15时19分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安全落地,首飞成功。图为当日拍摄的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起飞、升空、落地的瞬间。
(新华社记者 丁汀 摄)
5月5日14时许,我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国产大型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飞机巡航高度约为3000米,巡航速度约为300公里/小时。
航空专家告诉中国工业报记者,商业大飞机行业壁垒高,空客和波音双寡头的垄断格局已保持多年。C919大飞机未来产业化,虽然不能动摇波音和空客的霸主地位,但确实有可能抢走很大一块市场份额。而伴随着未来的量产,配件国产化程度也将不断提升,对相关产业的拉动越来越大。目前C919飞机整体国产化率可以达到50%以上。大飞机的研制和制造,考验的是国家高端制造的绝对实力。大飞机的研制,走出了一条大国重器的自强之路。
高端制造彰显绝对实力
C919的全称是 “COMAC919”,“COMAC”是C919的主制造商中国商飞公司的英文名称简写, “C”既是“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是中国的英文名称 “CHINA”的第一个字母,体现了大型客机是国家的意志、人民的期望。第一个9寓意 “天长地久”,19寓意C919大型客机最大载客量190人。
C919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工程,凝聚了国内最优秀的设计人才和工程人才,针对先进的气动布局、结构材料和机载系统,研制人员共规划了102项关键技术攻关,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设计、主动控制技术等。
大飞机的研制和制造,考验的是国家高端制造的绝对实力。
“从产业、体制、创新三个层面,C919都体现了我国在发展重大装备制造业方面的突破,给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经验。”上海社科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专家组研究员杨建文表示。
在杨建文看来, “大飞机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那就是动员、组织、调动、优化全球科技资源。今后还要抓住后发优势,对全球科技资源进行消化吸收再创造,推动产业发展。”
拉动万亿相关产业商业大飞机行业壁垒高,目前只有少数国家能够独立承担大飞机的研发与生产。有分析认为,C919虽然不至于动摇波音和空客的霸主地位,但确实有可能抢走很大一块市场份额,打破垄断格局。
C919作为着眼于最主流的航空运输市场,完全按照国际主流适航标准和国际主流市场运营标准研制的干线飞机,在其瞄准的细分市场中,它将向波音与空客这两大飞机制造巨头发起挑战,与波音737和空客A320一争高低。
从飞机需求和航空客运量来看,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航空市场。C919对于中国市场的冲击绝对不容小觑。而伴随着未来的量产,配件国产化程度也将不断提升,对相关产业的拉动越来越大。
目前,C919大型客机拥有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等23家国内外用户,订单总数570架,其中包括美国通用电气租赁 (GECAS)等国际客户。
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航空产业研究室副主任金伟表示,C919研制采用和ARJ21相同的 “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由中国商飞公司负责设计研发、总装制造。为追求技术先进性,C919核心发动机、机载电子、液压系统等采购国际先进装备,同时支持国内供应商参与系统级或设备级合作研发,建立系统级产品研发、集成、生产装配和试验能力。
中国工业报记者梳理材料发现,目前,国内有22个省市、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参与了C919研制,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标准件制造商成为该项目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中国商飞还与中航工业等6家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7家主要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C919首架机机头、前机身、中机身、中央翼、中后机身等九大部段由中航工业西飞、成飞民机、沈飞民机等国内航空工业企业制造。
按照我国民用航空工业发展路线图,中国大飞机研制将历经支线客机—干线客机—宽体客机的发展路径。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国产干线飞机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达到5%以上,民用飞机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这对相关产业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拉动巨大。
整体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 大飞机的国产化率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C919大型客机副总设计师周贵荣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C919飞机整体国产化率可以达到50%以上,其中包括国内企业和国内外合资企业在国内的本土化生产。国产大飞机经过长达9年的攻关,其研制之路,体现了大国重器的自强之路,它的首飞成功意味着中国实现了民机技术集群式突破,形成了我国大型客机发展核心能力。
C919飞机从2008年7月研制以来,走上了一条 “中国设计、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发展道路,坚持 “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技术路线,攻克了包括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主动控制技术、全机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等在内的100多项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形成了以中国商飞公司为平台,包括设计研发、总装制造、客户服务、适航取证、供应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在内的我国民用飞机研制核心能力,形成了以上海为龙头,陕西、四川、江西、辽宁、江苏等省市、近20万人参与的民用飞机产业链,提升了我国航空产业配套能级。推动16家国际航空企业与国内企业组建了16家合资企业,带动动力、航电、飞控、电源、燃油、起落架等机载系统产业发展。包括宝武在内的16家材料制造商和54家标准件制造商成为大型客机项目的供应商或潜在供应商。陕西、江苏、湖南、江西等省建立了一批航空产业配套园区。 “以中国商飞为核心,联合中航工业,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较为完整的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C919大型客机成功首飞也标志着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取得新的重大成果。大型客机被称为 “现代工业之花”。伴随着ARJ21新支线飞机交付运营、C919大型客机首飞试飞和中俄远程宽体客机立项研制,我国民用飞机正在向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快速推进。通过C919和ARJ21新支线客机研制,我国掌握了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加快了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群体突破,推进了流体力学、固体力学、计算数学等诸多基础学科的发展。以第三代铝锂合金、复合材料为代表的先进材料首次在国产民机大规模应用,总占比达到飞机结构重量的26.2%;推动了起落架300M钢等特种材料制造和工艺体系的建立,促进了钛合金3D打印、蒙皮镜像铣等“绿色”先进加工方法的应用。清华、上海交大、北航、西工大等国内36所高校参与开展技术攻关和研发,建立了多专业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协同科研平台,构建起 “以中国商飞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民用飞机技术创新体系,初步走出了一条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创新发展之路。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孙郁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