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 “城市交通零排放出行新技术国际论坛”与2017北京国际道路运输、城市公交车辆及零件展同期举办。这场论坛场地规模不大,除受邀的专家和嘉宾,许多未被邀请的业内人士也闻讯纷纷赶来,会议室里坐得满满当当。这让论坛主办方——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的领导颇感意外,又觉得也在情理之中: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交通越来越受到重视,绿色出行更成为人们追求的新时尚。
“零排放”概念受到热捧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周晓航在论坛上指出,城市交通随着交通技术的革新,经历了过去运输效率低下到现在方便快捷的巨大转变。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城市交通的运载能力已经 “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甚至部分领域领先世界水平。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城市交通进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阶段,秉承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交通体系的建设正成为现代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绿色交通发展日益被重视的当下,无论是城市交通中的公交车、出租车这些传统交通工具,还是最近出现的共享单车、网约车这些新的出行模式,都正在被 “零排放”这个概念渗透、改变、再造。周晓航认为,本次论坛以 “城市交通零排放出行新技术”为主题,探讨零排放城市交通出行服务的发展大计,对更好利用新能源技术、 “互联网+”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交通产业,培育发展新业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长远的影响。
零排放出行技术是近两年交通行业的新概念,对交通行业的改变才刚刚开始。随着互联网、新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突飞猛进,随着金融资本和商业模式的蓬勃创新,未来的零排放出行模式将成为城市交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推进零排放出行新技术的发展需要交通运输、互联网、新能源等行业的协力合作。对此周晓航提出了三点倡议:
第一,积极探索合作共赢的发展模式。要充分聚集行业管理部门、国内外运输服务企业、车辆装备制造企业、科技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学会协会等中坚力量,共商共建共享,联合开展城市交通绿色发展亟需的产品生产、运输组织、出行服务等方面的技术研发、标准化建设,通过鼓励运输企业和科技企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互补资源有效整合,为公众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零排放出行服务。
第二,积极推动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要以服务民生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国内外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运营服务、金融投资、互联网+等领域的沟通、交流、共享与合作,共同推进城市出行新技术、新模式的应用推广。要协调各领域出行服务数据的开放共享,让更多对零排放出行感兴趣的企事业单位参与到技术创新中去,为零排放出行技术的发展带来惊喜和活力。
第三,努力强化零排放出行的安全保障。安全出行是底线,我们将坚持 “安全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安全的目的”理念,严格依法办事,在技术安全领域加强合作,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零排放出行服务的安全保障。
电动汽车是未来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终端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副教授、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王贺武在论坛上指出,未来城市交通出行的变革趋势有三种:在城市污染、能源日渐枯竭的大背景下,车辆的电动化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电动汽车也是未来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终端。2014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快速增长,2016年产销分别达到51.7万辆和50.7万辆。另一个发展趋势是智能化。在智能化交通出行中,自动驾驶汽车是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各国对其都进行了布局。还有共享化,能够提高对汽车的使用率,让人们的消费观念从对汽车的拥有权转变为使用权。据研究,一辆私家车一年的利用率不到10%,一辆共享车能替代7~8辆私家车。以汽车共享出行为例,麦肯锡分析预测,中国2030年市场规模可达7884亿元人民币。
但他同时也指出,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虽能够解决目前城市交通出行的部分问题,如果单边驱动,不协同发展,推广中也会遇到瓶颈。应通过多元化综合交通体系推动城市交通出行的发展。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向龙在论坛上则专门介绍了中国出行服务 (MaaS)的发展现状与展望。所谓MaaS,其定义为满足位置移动的服务,将各种交通模式全部整合在一个统一的服务体系与平台中,从而实现充分利用大数据决策,调配最优资源,满足出行需求的大交通生态,并以统一的APP对外提供服务。他说,当下,围绕交通出行,涌现了各种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新需求、新趋势。作为一种面向门到门间不同交通模式高度整合的出行服务新理念,MaaS在我国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出行市场,为打造可持续MaaS生态利益共同体,迫切需要构建广泛的联盟,围绕政策法规、体制机制、发展路径、技术选型、标准规范、信用体系等全方位开展深入研究,为中国MaaS的可持续发展群策群力、贡献智慧。
交通零排放出行要想获得大发展肯定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的方海峰博士,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我国新能源客车补贴政策调整情况,并提出了建议。他说,在政策上应加减组合,形成合力。所谓加减法就是针对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一个是控制消费购买,提高购置成本,增加使用成本,控制车辆使用,提高保有成本;另一个则是鼓励消费购买,降低购置成本,降低使用成本,鼓励车辆使用,降低保有成本。借此来培育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准入、补贴、监管等要不断加严,给予行业充足的准备期。
方海峰也提醒,新能源汽车仍处于发展初期,在补贴大幅减少直至退出的情况下,产业发展面临断崖式下降风险。建议提前研究从生产、购置、使用、基础设施等方面具体的接力政策工具,制定后补贴时代鼓励政策路线图,给予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预期和信心。他希望企业:主动关注政策动向,分析政策调整影响,积极制定应对方案;提升产品技术水平,全面降低综合成本,创新商业发展模式。
2016年我国新能源公交车呈持续 “爆发式”增长 不少地方在提倡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成果颇丰。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郑静宇在论坛上介绍了深圳市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情况。截至今年4月底,该市已累计推广新能源公交车16357辆,其中纯电动公交车14603辆,混合动力公交车1754辆。目前全市共建公交充电站140座,充电桩2677个,同时在福田交通枢纽公交加电站建立了深圳市公交行业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基地。郑静宇也分析了深圳市在推广中暴露的问题,包括:充电桩建设滞后,直接制约了推广应用;维保体系不健全,车辆技术保障不足;车辆性能不强,影响行业运营等。今年,深圳市除保留少量非纯电动公交车作为应急运力外,将实现公交百分之百纯电动。
来自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的翟景森也分享了他们的成果。目前郑州公交有节能与新能源公交车4677台,占车辆总数的75.07%;新能源公交车辆3127台,占车辆总数的50.19%。为保障新能源车辆运营,郑州市公共交通总公司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建设充电站共12座,共计500个充电终端,已具有规模推广纯电车辆的基础。
翟景森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电池等相关核心技术的提升,纯电动车辆已经具备大规模运营的技术条件和相当的基础支撑。虽然新能源车辆与传统车辆在某些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纯电为驱动方向的新能源车辆在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方向有着传统车不可比拟的优势,特别是切实感受到在运营生产中明显改善了一线职工的生产环境,减轻了劳动强度,也可以说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2017年,郑州公交将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纯电动公交车。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中心智能交通部副主任李成则在报告中称,介绍了我国新能源公交2016年的推广应用情况。在2016年,我国新能源公交车持续 “爆发式”增长,新增及更换超8万辆,约占总数的86%,纯电动车数量最多,占比72.31%。对比2015年度全国新增及更换新能源公交车比例上升了20%。值得欣喜的是,我国全部省份完成了2016年度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应用目标。而按推广目标要求,2019年全国新能源公交车辆数将达到28.9万辆。
不少科研院所和企业也积极投身新能源车技术产品研发、政策研究、标准体系建设,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宇通公司技术部门的相关人员在会上分享了他们的科研开发成果。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周晓航也介绍了他们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周晓航表示,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作为部属科研单位,高度重视零排放出行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期通过更好地决策支持服务和技术引导,来推动城市交通领域供给侧改革、城市交通节能减排和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工业报记者
邹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