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销售额高达9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今年第一季度,依旧保持稳健的两位数增长,有望今年继续实现高于市场平均增速的发展。
面对在华的喜人业绩,博世集团高层自然满心欢喜,但比业绩更受关注的是集团互联转型战略的推进。为此,博世集团将日前在上海召开的一年一度的业绩发布会主题命题为 “创·享·互·联”。博世集团董事会成员、亚太区业务负责人泰瑞来更在会上强调:“稳健的业绩为互联战略的推进夯实了基础。未来,我们将对本土市场持续投资,不断推进互联战略在华落地。”
巨额投资与人才培养双管齐下
业绩发布会以问答的形式切入,三个问题都紧扣互联科技,所涉及的传感器、语音识别、工业互联,博世都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进行研发,取得的成果不少居于全球领先。泰瑞来在谈到语音识别技术时指出,想像一下,你的一句指令,就可以让你的车门自动打开,车里的方向盘、镜子、电台等等,也都可以按照你的喜好而进行准备。尽管目前语音识别技术还不像影像技术那么成熟,但这会成为未来身份识别的方法。博世中国总裁陈玉东博士则介绍,在传统机床上装上博世研制的传感器、连接件,就可以连到互联网上;博世还是全球领先的微机电传感器供应商,已累计出货80亿颗微机电传感器。
三道问答题清晰点明了博世的互联转型战略。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沃尔克马尔·邓纳尔曾在一个演讲中提出,作为创新领导者,博世一直主动积极把握形势并推动转型,这一转型主要体现在智能交通与物联网互联化领域。到2020年,公司所有新的电子产品都将具有互联性。
为长期推动互联战略的发展,博世这些年不遗余力地做着全方位准备工作, 包括在华积极投资,仅过去一年,博世在华总投资额就高达49亿元人民币。例如,去年7月,博世汽车多媒体事业部新工厂在芜湖破土动工;去年11月,博西家电全新大中华区研发中心于南京奠基,该研发中心将主要关注互联、智能家电、工业4.0智能制造等核心领域;今年4月,博世宣布其汽车电子事业部位于武进的新工厂正式开业,将为中国市场提供汽车自动驾驶和互联领域的电子产品与服务;今年5月博世热力技术与万和集团的合资工厂也在佛山正式开业,致力于推进热水器领域的互联化和智能化发展。
“未来我们转向更多 ‘软’的方面,在中国的产业布局可以更多走向物联网领域,比如目前在国内积极探索的智慧城市、智慧社区、工业4.0,以及出行解决方案等。过去几年,我们在保持原有产品更具竞争性的情况下,也不断进行新的开拓,希望未来可以有所斩获。”陈玉东博士说。
博世持续的投资也体现在研发投入和人才培养上。2016年博世在华研发总支出高达56亿元人民币,新增注册专利超过470个。截至2016年底,博世在华员工人数近59000名,其中,超过6300名员工致力于研发工作,相比上年增加14%。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博世中央研究院在中国成立了一支由12位专家组成的物联网研发团队,专注于物联网及相关应用领域的研发工作。
寻求合作伙伴服务本土市场
在中国 “互联网+”的背景下,博世积极寻求中国本土合作伙伴,推动互联战略的切实落地,助力中国实现互联愿景。在互联工业方面,博世作为德国工业4.0平台的成员,积极致力于工业4.0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度融合。今年3月,博世携手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 《借鉴德国工业4.0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研究报告。博世在项目期间分享了德国工业4.0的知识和经验,切实支持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我们现在实施了14个工业4.0的项目,我们既是工业4.0技术提供方,也是工业4.0的使用者。”陈玉东博士自豪地说。
作为全球领先的汽车与智能技术供应商,博世也在互联交通领域积极与本土伙伴寻求并建立合作关系。今年3月,博世与中国领先的第三方紧急救援管理提供商远盟康健科技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携手发布 “i救驾”紧急呼救系统,为中国车主的出行提供互联安全解决方案。今年4月,博世宣布与国内三家领先的地图供应商百度、高德和四维图新展开合作,共同研发适用于国内路况的精准定位服务,以期实现自动驾驶车辆在各种复杂路况下的稳定定位。不久前,博世与全球领先的通信技术供应商——华为公司,在德国对车联网通讯技术V2X进行路测,以实现车辆之间数据的交换,为互联和自动驾驶提供技术准备。同时,这一合作也已拓展到了中国,正根据中国的法规及路况对车与车的防碰撞预警和紧急制动等使用场景进行本地化开发及测试,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本土市场需求。
据泰瑞来介绍,博世拥有自动驾驶专利数位居全球第一,远超特斯拉、谷歌,还有超过2500名工程技术人员,他们的工作就是进一步改进驾驶员辅助系统,这样就可以有助于未来的无人驾驶和自动停车。而在2013年,博世就在德国的高速公路上进行了自动驾驶的测试,现在将把自动驾驶的车辆系统,包括软件,都移植到中国,进行本土开发。根据博世自动驾驶的未来计划,到2020年汽车可以在高速公路上完全实现高速驾驶。
(中国工业报记者
邹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