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急待破局
随着经济社会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逐步增长。 “垃圾围城”问题日益显现。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已成为部分工业化国家消纳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与传统填埋、焚烧的处理方式相比,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具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等明显优势,并且在处理过程中二次污染少,同时也是水泥行业化解过剩产能、促进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 2015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关部门开展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工作,但推进缓慢,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量在整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中所占比重非常低,不足3%。目前,试点及评估两年期限即将到期,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如何破局值得深思。 处置生活垃圾的优势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优势主要有:缓解占地,节省建设投资;污染排放少,处置能力强;替代化石燃料和原料,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化解水泥行业过剩产能,促进绿色转型发展。 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在处理垃圾的同时又可降低水泥产量,我国政府已将其作为化解过剩产能、促进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利用现有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和产业废弃物,协同处置生产线数量比重不低于10%。2016年,工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环保部联合开展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工作。 推广面临的问题 我国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推广至今,仅有海螺、中材、金隅、华新、华润、中信、中建材等几家领先的水泥企业集团和水泥装备集团开展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工作,仅有贵州等少数省份组织推动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工作。目前,全国已建成投产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生产线30多条,占水泥生产线的比重不足2%,离10%的规划目标相差甚远。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推广进展缓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政策激励不到位,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在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我国政策选择上则更倾向于支持垃圾焚烧发电。 二是缺乏标准规范,主要是缺乏针对性的排放标准、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形成的水泥产品标准和统一技术标准规范,导致建设过程缓慢。 三是技术工艺有待完善,我国已逐步建立了协同处置的技术体系,但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主要有去氯离子技术有待优化,生活垃圾替代原料和燃料技术有待优化,现有技术生活垃圾添加比例较低,祛味技术不够成熟。 四是一些地方政府认识不到位,加大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项目立项和审批的难度。 四建议促发展 一是加快推进试点示范。深化国家试点工作,为全国推广应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对于城市周边有条件的新型干法水泥厂鼓励新建水泥生产线配套建立城市垃圾收集及预处理系统,并给与其建设或运营上的资金支持。 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建议调整补贴政策,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技术成熟的企业,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 三是加快出台标准规范。加快制定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技术规范和生产产建设标准;完善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污染控制标准和相关环境规范,加快制定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的水泥产品质量控制和等级评价标准。 四是加强技术装备研发。优化协同处置过程中生活垃圾预处理、生产过程监测与控制、旁路放风灰利用与无害化处置、产品质量控制等技术;深入研究生活垃圾替代原料和燃料的技术,推动关键核心装备研发与产业化。 (工信部赛迪智库节能与环保研究所 霍婧 顾成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