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已成为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被形象的誉为 “风光”大省。但在新能源开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电力装机增长与用电能力增长反差不断加大,加之自身消纳市场培育不足,系统调峰能力有限、外送通道不畅等因素,电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新能源出力受限,致使甘肃成为全国弃风弃光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被国家能源局列入风电红色预警区域。
甘肃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黄强表示,甘肃没有单独的电力外送通道,主要依靠宁夏、陕西等周边省份外送通道消纳富余电量。火电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普遍亏损严重;新能源企业 “弃风、弃光”问题突出。另外,甘肃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和重化工基地,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同样,也是典型的资源型省份,不论过去还是将来,甘肃的发展都离不开资源的开发利用。全省风能、太阳能非常丰富,非常适合发展先进高载能产业,而高载能产业又是国家明令限制发展的产业。
2016年8月29日,国家能源局确定甘肃省成为全国第二个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对破解甘肃省新能源发展 “弃风弃光”限电困局、建立高比例和高效率新能源消纳体系、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新能源供需矛盾突出 据中国工业报记者了解,甘肃新能源发电量逐年增长,已建成的风电装机规模1270万千瓦左右,位居全国第三位;光电并网装机680万千瓦左右,位居全国首位。但是,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的迅速增长,甘肃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发电市场;加之受经济下行影响,新能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同时,甘肃工业发展面临着供用电、市场煤电与计划电、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等三大矛盾,产业结构矛盾突出。如何突破,目前已成为甘肃工业发展的一个重大课题和考验。
日前出台的 《甘肃省新能源消纳实施方案》 (简称 《方案》)提出,通过建立较为完善的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责任体系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适应高比例新能源发电特点的电力调度运行机制,形成节能环保、便捷高效、技术可行、广泛应用的新能源消费市场,力争2017年弃风、弃光率较2016年下降10个百分点以上。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占电源总装机比例接近60%,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超过30%,新能源弃风弃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转化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发电小时数达到合理水平,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超过15%,建成兼具甘肃特色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全国新能源综合示范区。
调电外送拓消路 自甘肃省创建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暨新能源消纳工作启动仪式以来,全省新能源消纳工作逐步推进;同时,也标志着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国家级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创建正式迈入实质进程。面对机遇与挑战,甘肃新能源消纳究竟将如何破局?中国工业报记者了解到,甘肃将进一步理顺电力运行体制,加快外送通道建设和在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开展新能源就地消纳。
此次甘肃出台 《方案》要求,不仅要建立新能源优先发电调度机制和落实可再生能源发电保障性收购制度,尽可能为新能源发电预留空间,并根据批复价格全额收购。在保证电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促进清洁能源优先上网。2017年,甘肃将安排新能源保障性发电量133亿千瓦时,并逐年度增加。企业自备电厂应按照其自发自用电量的一定比例无偿腾出发电空间由新能源增发,承担消纳新能源社会责任。而且要鼓励酒钢、兰铝、金川、玉门石油公司等省内有自备电厂的企业与新能源企业开展发电权置换交易,对置换交易电量可按不高于燃煤发电成本,由新能源企业予以合理补偿。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替代火电自备机组发电不低于50亿千瓦时。在完成新能源保障性收购电量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新增电量,鼓励新能源发电企业与电力用户采取双边协商或集中撮合的方式进行交易,降低交易电价成本,促进新能源多发满发。
为破除长期以来甘肃没有单独的电力外送通道的制约, 《方案》明确,今年6月底前,建成酒泉至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与湖南及沿线和周边地区协商,制定跨省区送售电计划,实现河西新能源大规模送出。加强与江苏、天津等省市对接,争取达成送受电协议,开展跨区域中长期交易。积极配合国家电网,落实好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具体措施,打破省间壁垒,加大周边电网互济力度,配合做好全国统一调峰、统一调度工作,积极开展新能源跨区域现货交易,促进新能源在全国范围内消纳。争取2017年外送220亿千瓦时,其中外送新能源71亿千瓦时。
内消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甘肃开辟的新能源消纳之路的另一重要举措无疑是 “内消”。就是依托现有园区、工业集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利用河西走廊风光电资源优势和环境容量优势,推进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推动新能源产业和现代高载能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高端服务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特别是结合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新增优质用电负荷,提升新能源产业综合竞争力,将河西走廊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新能源、产业、经济走廊。着力推进钢铁、电解铝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发展煤制天然气、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
同时,加快推进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锅炉、大型蓄热、集中供热站。建成瓜州县新能源清洁供暖示范工程,在酒泉、张掖、金昌、武威、兰州、兰州新区、白银、定西等具备条件的地区率先推广新能源清洁供暖示范工程。鼓励新建的居民小区和市政供热管网未覆盖地区 (或热力管网末端),采用发热电缆、电热膜、碳晶板材料分户电采暖或电锅炉集中供暖模式。对新建的机关、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鼓励采用电采暖方式供暖,部分已建成且具备改造条件的单位,可逐步改造为采用蓄热式电锅炉集中供暖。
此外,率先在敦煌市创建高比例新能源示范城市,形成以局域智能电网为基础,风电光电互补、光伏光热协同、多种能源融合发展的能源产消格局,建成安全、清洁、高效、可持续的100%可再生能源电力城市、可再生能源供热城市、可再生能源公共交通城市。推广新能源在交通运输、旅游、农业等重点领域的应用。
从全球范围看,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传统能源消费占比高,经济快速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与日俱增,部分地区环境承载能力接近上限。特别是为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推进能源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战略构想,并庄严承诺我国2030年左右碳排放达到峰值。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我国也非常有必要选择一个资源禀赋相对较好的建设集中区,从省级层面进行新能源消纳,转变能源发展理念,探索实现新能源开发规模和提高利用水平并重、开发建设和消纳利用并重、开发数量和质量效益并重,努力形成新能源生产转化、就地消纳和规模外送良性循环的局面,对于推动我国能源革命意义重大。
(中国工业报记者
田 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