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燃冰勘探开采跃升至全球领先位置
6月2日,国土资源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我国在南海实行的可燃冰试开采以环境保护为先,通过理论和技术攻关,制定了科学、安全、环保的施工方案并严格遵守,在试开采中实现了多项重大突破;目前,试开采已实现连续产气22天,平均日产8350立方米,气压气流稳定,井底状态良好。 可燃冰学名为 “天然气水合物”,被称为 “未来的能源”。5月18日,我国宣布在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在全球可燃冰勘探开采上跃升至领先位置。 目前,我国在南海北部开展的可燃冰调查,已经钻探井88口,圈定了两个千亿方级的矿藏,控制资源量分别为1231亿立方米和1500亿立方米。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工程首席科学家卢海龙表示,我国在试采过程中,利用大气、海水、海底和井下四位一体监测体系,对甲烷、二氧化碳等参数及海底沉降进行了实时监测,与本底数据对比显示,甲烷等参数无异常变化,海底地形无变化,没有环境污染,未发生地质灾害。试采结束后,我国将继续进行全方位的立体环境监测,为制定天然气水合物开采的环境保护方案提供科学依据。对此,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局长叶建良认为,第一,防砂技术3项。包括 “地层流体抽取”、未成岩超细储层防砂和天然气水合物二次生成预防技术。第二,储层改造技术3项。包括储层快速精细评价、产能动态评价等技术。第三,钻完井技术3项。包括窄密度窗口平衡钻井、井口稳定性增强和井中测试系统集成技术。第四,勘查技术4项。包括4500米级无人遥控潜水器探测、保压取样、海洋高分辨率地震探测和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技术。第五,测试与模拟实验技术4项。包括微观测试、开采现场测试、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参数模拟实验和开采模拟实验技术。第六,环境监测技术3项。包括多学科多手段环境评价、立体环境监测和井下原位实时测量技术。 可燃冰开采中如何保护环境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如开采不当,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可燃冰资源调查力度,一是开展区域性的资源调查评价,摸清资源家底。二是开展重点目标区的详查,提供2~4个大型资源基地,为推进产业化奠定资源基础。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孟凡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