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产业健康发展需多方合力
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高速扩张,整体水资源以及地表水、地下水资源总量减少,水资源短缺加剧,污染加重。2015年,全国全年Ⅰ类水河长占评价河长比仅为8.1%,Ⅱ类水河长占比仅为44.3%,全年总体水质为Ⅰ~Ⅲ类的湖泊占比仅为25.0%,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结果总体较差,水质优良、良好的占比分别为0.6%、19.8%,可供包装饮用水产业发展的资源日益稀缺。 随着我国经济中高速增长、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营养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和中产阶层快速崛起,全社会对产品质量、安全、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健康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公众对包装饮用水、尤其是高品质包装饮用水 (如天然矿泉水)的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增强,健康饮水成为趋势。 在未来的包装饮用水市场中,需政府、企业和公众三方合力来共同打造健康安全的包装饮用水产业。 政府方面,一是加强优质水源地保护,立足源头防控,在水源地及其周边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定严格的生态红线管理办法和管控措施,科学处理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二是加强包装饮用水产业的准入管理,从投资规模、投资强度、环境保护、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提高包装饮用水产业的准入门槛,遏制水资源的无序开发和产能的无序扩张。三是加强对企业品牌、产品质量、流通等环节的管理,加大包装饮用水质量日常检验检测抽查和监管执法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产业发展环境。 企业方面,一是履行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同时,主动投资对水源地及周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二是不断增强自身质量主体责任与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健全企业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三是建立包装饮用水生产良好操作规范,开展标准化生产,改进生产工艺,规范生产行为,提升包装饮用水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四是提高技术水平和智能化程度,降低成本,推进实施高品质包装饮用水 (如天然矿泉水等)平价举措,符合公众普遍消费心理预期。 公众方面,一是提高节水、护水意识,规范处理生活污水、垃圾,从自身消除水源安全隐患。二是增强健康安全意识,提高健康饮水认知度,选择高品质包装饮用水,提升日常饮水健康理念,建立健康饮水观,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三是转变消费理念,在饮用水消费方面由价格驱动向健康安全驱动转变。三是增强维权意识,坚决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发现不合格产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工信部赛迪智库 于 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