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四川省农业厅农机化发展处获悉,该省今年以来积极发挥农机优势,通过农机相关政策以及技术培训,创新产业扶贫新路径。
四川各地在严格规范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健全农机补贴运行机制,按照便民利民原则,优先向贫困县、有扶贫任务的非贫困县倾斜,满足其购置需求。截止5月底,该省88个贫困县新增农机总动力20.50万千瓦,有扶贫任务的非贫困县新增农机总动力7.01万千瓦。其中,16个摘帽县新增农机总动力4.13万千瓦。贫困地区农机总动力的增加,对持续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农民节本增效,带动脱贫将起到积极作用。
农机化作业扶贫解困是另一个亮点。四川各地积极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采取包、帮、扶等措施,为贫困户及时提供优质、减免费用的农机作业服务,切实解决好贫困户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等难题,促进农业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粮食增产、贫困户增收。四川省蓬溪县文井镇顺天村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新机制,将无人耕种的撂荒田采取集体托管、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流转给种田能手和大户种植,防止出现耕地撂荒现象。村 “两委”集体托管农户撂荒地80亩,种养殖大户流转撂荒土地140亩,实行机械化栽插水稻,机械化种植实现“零”的突破。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中子镇高车村计划实施核桃林下套种海椒200亩的扶贫项目,由于气候原因导致项目落实时间较晚,种植海椒的耕地杂草丛生,如果人工耕种就会导致下种时间晚,海椒产业失败。该区农机站及时引导朝天区英明农机合作社组织20余台微耕机帮助完成平整土地及耕种任务,有效解决了脱贫攻坚劳动力缺乏问题,让贫困户发展海椒产业200亩的计划顺利实施。四川资阳市重点围绕贫困村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把贫困村农机化水平的提升作为着力点和突破点,在贯彻落实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安排了育秧、机插秧作业示范补助和玉米播种机、油菜脱粒秸秆还田机项目补贴,充分发挥驻村农技员和农业技术服务团队的力量,让农业生产机械化在贫困村落地生根,推动了贫困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生产经营服务主体的发展,解决了贫困村劳动力减少、老化的难题,促进了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改变。预计全年全市贫困村农机总动力增加2400千瓦,机插秧面积比上年增加1.4万亩,玉米机播面积增加0.3万亩。
此外,恩阳区玉井乡寿星乐种养殖股份合作社今年在玉井乡流转土地540亩发展红心猕猴桃,吸收18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方式成为股东。猕猴桃基地采用挖坑机挖坑架设水泥架杆,作业效率大大提高。据测算猕猴桃亩均需架设水泥架杆66根,人工挖坑日均50个,采用挖坑机作业,日均可挖坑300个,作业效率是人工的6倍,仅机械挖坑架设水泥架杆一项就节省资金3.3万元,解决了劳动力紧缺问题,让合作社尝到甜头,贫困户得到实惠,推动了精准扶贫工作。
抓农机化技术培训助力脱贫攻坚也是一大亮点。四川省南江县农业局紧紧围绕产业扶贫,结合该县48个乡镇和156个贫困村的具体情况,精准确立培训对象,因地、因户、因人精心设置了培训内容,扎实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课堂教育与实训结合,给贫困户送去了农机安全使用操作、维护保养等知识,提升了贫困户农机职业技能。江安县水清镇土桥村是省级贫困村,共有稻田面积 1557亩,建卡贫困户39户。为了加快该村经济发展,县农业局免费提供了水稻种子、秧盘、播种器等良苗物资,组织农机推广中心、农技站、植保站相关负责人现场指导贫困户开展水稻机播育苗技术培训,使广大农民对农业机械化耕种有了全面真实的认识,转变了观念,促进了农业机械的推广运用。通江县农业局紧紧围绕全县扶贫攻坚特色产业重点发展规划带,充分发挥现代农机装备技术支撑作用,狠抓农机技术培训和售后维修服务,采取 “菜单培训”、 “保姆培训”等方式,对贫困户进行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培训,重点抓好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员和维修人员,茶叶等农产品生产加工、田间管理人员等知识培训。截至目前,已完成农机操作培训2200人次,完成农机具检修3.4万台次。组织农机助耕队75个,组织大中型拖拉机 (旋耕机)11台,微耕机840台,翻耕产业园区基地0.6万亩,翻耕谷板田、摞荒田2.5万亩,协助发展中药材4700亩、茶叶3500亩、高山马铃薯7000亩,有力地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
(
陈栋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