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线缆企业积极布局雄安新区。 (资料图片)
7月1日,由中广核核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简称 “中广核技”)旗下全资子公司河北中联银杉新材料有限公司 (简称 “河北中联”)主办的中国电线电缆行业 “创新驱动、成果转化”首届雄安峰会在雄安新区成功举办。
峰会着眼于打造业内 “最为全面的、系统的产业链升级技术资料体系”,以 “不断升级产业新格局,打造电线电缆产业链优质平台,积极配合雄安新区建设”为主题,开启中国电线电缆行业科创化、规划化和产业化发展新时代。
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深入,业内普遍预测,雄安新区年用电量有望超830亿千瓦时,配电网投资有望达到千亿元以上。面对如此大的蛋糕,国内线缆产业链上的企业也积极布局,想在电线电缆行业里分一杯羹。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电网在中央宣布设立雄安新区后,第一时间组建河北雄安新区供电公司,瞄准预计约1200亿长期累计配网市场。紧随其后,中广核100%收购作为雄县纳税龙头企业、全国最主要特种线缆料生产企业之一的河北中联银杉新材料有限公司。此外,远东智慧能源也通过旗下子公司控股保定意源达电力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积极布局雄安新区。
电线电缆需求量大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一电线电缆制造大国,也是全球电线电缆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作为国民经济的 “血管”和神经,2013年我国电线电缆行业产值规模超过1.3万亿元,已成为我国机械行业中仅次于汽车的第二大产业,但人均电线电缆消费水平大约是发达国家的五分之一。
今后,随着智能电网、核电、铁路、机场、通信、汽车和家电等国民经济产业的蓬勃发展,电线电缆作为配套材料也将迎来快速增长时期。
峰会指出,雄安新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国家级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型示范区。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深入,业内普遍预测,雄安新区年用电量有望超830亿千瓦时,配电网投资有望达到千亿元以上,再加上日后在铁路、机场和通信等产业的投资建设,庞大的市场需求,将给优质电线电缆企业带来历史发展机遇。
中广核技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剑锋表示,中国电线电缆产业链粗放式发展的阶段已经过去,行业细分、行业合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推动电线电缆升级的辐照交联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被使用。在雄安新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的刺激下,如何整合资源,寻求新增长模式,是业界面临的重要挑战。
“河北中联作为中国电线电缆材料十强企业和2016年雄县第一纳税大户,在行业资源整合及企业发展模式的探索中,已经先行一步。”张剑锋介绍,围绕电子加速器和辐照装置、辐照加工服务以及改性高分子材料等上下游链条,中广核技通过 “外延内生”双轨式发展,初步形成了完整的核技术应用高端产业链,而河北中联就是产业链上的重要支点和平台,未来将继续立足雄安新区的建设,不断升级产业格局,力争成为高分子材料行业的 “专家”企业。
显然,电线电缆企业积极配合雄安新区的城市配套建设,能够促使企业以更高标准、更绿能、更高效的模式,向产业上下游垂直化、专业化发展。
加快特种电缆材料国产化进程与会专家表示,辐照交联作为推动电线电缆行业升级的重要技术手段,在中国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群体,主要应用于核电、舰船 (航母)、机场、高铁、车辆和光伏等国家经济建设高端领域。
“虽然辐照交联电线电缆的发展很快,但是行业现状并不乐观。”峰会上有专家指出,目前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高端产品供给不足、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对行业健康发展造成很大影响。今年西安地铁3号线电缆质量门事件,就是一个痛心疾首的例证。
专家介绍,我国的辐照交联电线电缆工业化自上世纪80年代起步,此后国内多个研究所和河北中联等早期生产厂家,分别在加速器及辐照装置、辐照交联电缆料及辐照交联电缆产品等领域,相继立项投资,自主研发生产。
河北中联官方资料显示,该公司始创于1986年,是集生产、研发、销售为一体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造企业,为全国最主要的特种线缆料的生产企业之一。其多次参与起草国家电线电缆行业标准,目前拥有100余项自有技术,填补了国内部分材料技术应用的空白。
此外,在辐照交联领域,核级电缆代表最高产品价值量和技术水平。河北中联是全国具备核级电缆牌照资质并且能够实现供货的两家企业之一,目前占据舰船电缆材料超70%市场份额,并为军用大型舰船提供特种辐照交联电缆材料。
“高分子材料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代表之一,河北中联对辐照交联高分子材料产业的聚焦定位和发展构想,既符合国家对雄安新区的战略定位,也符合国家 ‘十三五’发展规划的要求。”张剑锋表示,河北中联生产的特种辐照交联电缆材料,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加快特种辐照交联电缆用材料替代进口,并逐渐实现国产化,是公司未来的重要战略目标。
峰会还透露,在雄安新区及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保定市委市政府曾向中广核集团提出了打造 “材料产业小镇”的设想。
对此,张剑锋表示,以河北中联作为立足点和基地,将现有电子加速器、辐照加工服务及改性高分子材料产业链上的协同优势,以 “产城融合”的产业集群方式呈现,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未来,公司将根据战略布局和产业区域结构规划来综合考虑投资布局,若有下一步动作会及时履行公告义务。
(中国工业报记者
于慧 通讯员
颜楚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