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万荣:服务三部曲 走活中小企业融资一盘棋
近年来,为了帮助破解融资难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山西省万荣县中小企业局分析市场需求、创新融资模式,取得了 “三年三特色,年年大收获”的成效。 2014年,万荣县中小企业局与邮储银行合作在全省率先推出 “互惠贷”金融产品,截至2016年底累计为30家果库小微企业融资1.0645亿元;2015年,和邮储银行合作在运城市首家推出另一种金融产品 “助保贷”,为10家小微企业融资2200万元。2015年还通过“政保企”合作模式为50家果库小微企业投保72万元,为企业节约保费7.2万元,有效防控和转嫁了果库意外事故风险;2016年,万荣县中小企业局与工商银行合作推出专门针对建材外加剂企业的 “投标贷”。通过服务三部曲,走活了融资一盘棋。 主动服务 把脉融资需求 悉心研判,选准融资支持点。2014年,通过调研了解全县共有果库106家,库容量8000万斤,年需资金上亿元。由于所需储果资金季节性比较集中,且土地均为临时占用,无法作融资抵押,银行贷款无门,只能靠民间高息借贷,加大了储果成本,使企业经营举步维艰。同时,全县有建材外加剂企业46家,年产值达30亿元,年实现税收9000万元,占到全县财政收入工业企业的近50%,这些企业资金需求量更大,通过调研,结合市 “产业集群化”发展思路,相关部门选准农副产品加工和建材外加剂两大集群产业作为融资模式创新的突破口。 帮企所需,牵头成立服务队。2015年6月,与邮储银行、财产保险、人寿保险联合组成 “万荣县小微企业金融综合服务小分队”,开展 “下乡送政策、进企搞服务”活动,先后走进近百家中小微企业。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运作等情况,宣传金融产品。通过深入企业调查了解,拿到了一手材料,一路是金融部门向上申请,一路拿出融资方案,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批准支持。 敢于担当,签下风险 《承诺书》。积极争取万荣县政府参与全省 “助保贷”融资创新模式,拿出500万元作为风险抵押金注入银行,由银行放大10倍向企业发放贷款。相关部门要求中小企业局作出风险承诺,为此该局领导在 《承诺书》上签下: “我们保证用好政府这笔资金,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程序办事,同银行一起做好借款企业的筛选和贷款发放工作,做到发放一笔收回一笔,保证政府抵押金万无一失。若政府风险金受到损失,愿扣除我单位全部经费和我本人工资”,此举有力推动了融资创新模式的开展。 精准服务 创新融资模式 “互惠贷”首开全省融资模式先河。中小企业局和邮储银行合作,共同在全省率先推出颇受小微企业欢迎的金融产品 “互惠贷”。建立银企双方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由企业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和风险金,组成 “金融基金池”。通过向邮储行推荐会员企业客户,银行为会员企业客户提供一定额度的贷款,破解了小微企业无抵押物融资难的问题。2014年7月,召开 “万荣果库互惠贷推进会”,中小企业局与万荣支行、公证处、评估公司等部门多方联动,走进企业逐家考察、收取资料、评估资产,当年为30户果库企业融资3045万元。 “互惠贷”是一项连续性的融资项目,2015年、2016年分别为果库企业融资3520万元和4080万元,三年累计融资上亿元。 “助保贷”站立全市融资创新潮头。2015年积极贯彻省金融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大“政银企”合作力度,与邮储行共同推出另一种金融产品 “助保贷”,即政府出资 “风险金”500万元,企业交纳一定 “保证金”,组成助保基金,撬动银行资金扩大10倍对小微企业进行贷款。县政府成立了万荣县小微企业 “助保贷”工作领导组,组长由县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工业的副县长担任,成员由县中小企业局、财政局、法院、人行、邮储银行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中小企业局。为了使这项工作有序进行,制定了 《万荣县小微企业“助保贷”工作实施方案》。并与银行签订了“助保贷”合作协议,11月份政府500万元风险抵押金到账,目前已为10家小微企业融资2200万元。 “投标贷”助力外加剂产业开创更加广阔的市场。2016年,万荣县中小企业局与工商银行合作,推出专门针对该县集群产业建材外加剂企业投标交纳投标保证金的 “投标贷”,目前省工行审贷会正在审理,预计12月份开始放贷,年可滚动 “投标保证金”累计1.5亿元。 延展服务 拓宽融资渠道 2016年,在巩固已有金融产品的基础上,进一步延展服务内容,拓宽融资需求范围,将服务目标锁定在本县最大的集群产业建材外加剂行业上。3月28日,万荣县中小企业局作为主管部门组织召开了由县4套班子领导、国家和省级协会领导、8个省份15家原材料厂家代表和万荣、盐湖43家外加剂企业参加的 “万荣县外加剂协会第三届会员大会”,会议确定了改组承担外加剂企业原料集采的山西万泰建材有限公司,使其完全市场化运作和开发 “投标保证金”融资项目两大任务。目前,山西万泰公司已改组完毕,截至8月底,已为12家企业集中采购大单体、丙稀酸等原料6000万吨,为企业节约成本800万元。 (工 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