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精准实施 打一场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硬仗
■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张金如 无论是从全国看,还是从浙江看,现阶段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占工业经济主体的传统产业,增速慢、质量低、效益差,而新兴产业尽管增速快、质量高、效益好,但体量小,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还很有限。 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需要一个过程,要加速这一进程,就要勇于打破拖累转型升级的 “坛坛罐罐”,勇于承担经济增速阶段性放缓的压力,勇于打一场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硬仗。这几年,浙江为了加快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以每年牺牲1个百分点左右的工业经济增速为代价,共淘汰落后产能涉及企业近1万家,淘汰和整治低小散、脏乱差企业 (作坊)7万多家。要加快制造业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就需要保持战略定力。 方法上精准分类 推动制造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无论是新兴产业培育,还是传统产业改造提升,都需要针对不同的细分领域或不同类型的行业企业,通过精准分类,实施分类指导。 一方面,分领域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总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基础好的,一类是有一定基础又有前景的,还有一类是刚起步但具有革命性的。对于基础好的新兴产业,要集群式发展。比如信息、环保、高端装备等产业,这几年浙江省将它们定位为万亿级产业,主要以产业集群的形式加以培育,这些产业总体上增长都比较快,去年增加值合计增长11.2%,比全省规上工业增速快5个百分点。对于有基础有前景的新兴产业,要全力扶持。比如柔性电子、集成电路、增材制造等产业,浙江省将它们定位为引领浙江未来的重量级产业,在产业、金融、财税、科技、人才等政策上,将全力加以倾斜扶持。对于刚起步但具革命性的新兴产业,要超前谋划。比如人工智能、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领域,主要还是需要国家层面及早谋划布局。 另一方面,分类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总体上也可以分三种类型:一类是有条件创新升级的,一类是可以整合优化的,还有一类是该淘汰退出的。对于有条件创新升级的行业和企业,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抓紧升级。对于可以整合优化的传统行业产业链,要围绕技术瓶颈和高附加值环节,加强技术攻关和针对性招商,推动产业链整合优化。对于该淘汰退出的低端落后产能,必须坚持有序退出,坚决打破制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 “坛坛罐罐”。 行动上谋划实招 推动制造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招数,我们概况为八个字:试点、创新、融合、制度。 一是试点先行。制造业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是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所面临的新课题,没有太多可供借鉴的经验,需要通过开展各类试点示范来积累经验、树标立杆。 一方面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试点。这两年工信部在牵头开展 “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截至目前已开展16个城市或城市群的试点示范,包括浙江的宁波和湖州。这些试点示范更侧重于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我们认为这可以视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试点示范。 另一方面是改造提升传统动能的试点。据了解,国家层面暂时还没有开展这方面的试点工作。浙江选择绍兴市开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试点,这主要是考虑到绍兴是浙江省传统产业体量大、比重高的地区,特别是纺织、化工、金属加工等产业都比较集中。同时,浙江还选择了18个工业大县实施振兴实体经济 (传统产业改造)财政专项激励政策。 二是创新引领。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是实现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内生动力。 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目前工信部正在推进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各地也纷纷推进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这是推动制造业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的重大举措。 从产品、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的角度,从浙江情况看,我们重点是通过推进 “互联网+”、 “机器人+”、 “标准化+”、 “大数据+”,来促进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加快发展。 三是融合导向。技术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是制造业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的方向和趋势。 技术融合。这几年,浙江在汽车、石化、玻纤、家电等领域推行智能制造,在汽车、泵阀、电力设备等领域推行网络化协同制造,在服装、家电等领域推行个性化定制,在电梯、叉车、农机等领域推行服务型制造,普遍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产业融合,主要是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融合,尤其是要加快推进 “设计+”,推动研发设计、产业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互促。 产城融合,主要是制造业与城市发展的融合。浙江在产城融合上率先探索开展特色小镇建设,坚持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 “四位一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对制造业平台能级提升作用比较明显。 四是制度倒逼。通过改革可以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利用制度创新可以倒逼新旧动能加速接续转换。从放管服改革看,目前推行的简政减税降费等举措,通过政府自身的改革和建设,为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浙江在放管服改革方面还推行了 “最多跑一次”改革,提出了到今年底要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 “最多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