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IAC公司的试验假人正在测试车内噪声。图为CSP公司副总裁罗伯特先生向中国记者介绍由复合材料制成的SUV车身覆盖件。
站在产业转型风口 把握机遇惟靠技术创新
——中国记者走访底特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随感
前 言
图为镜泰公司销售总监克拉克先生为中国记者演示后视镜眼膜自动识别系统。
■ 中国工业报记者
孙红 文/图
2017年7月17~21日,由包括本报记者在内的中国汽车媒体采访小组,飞赴底特律,参观走访了全球知名的通用零部件制造商伟世通(座舱电子产品)、天纳克 (空气净化和减震系统),行业翘楚镜泰 (后视镜)、CSP(复合材料覆盖件)、IAC(汽车内饰软装)等一级供应商企业。见微知著。经历了北美金融危机之后的汽车之都——底特律,正在为汽车工业新的转折而做好创新准备。在此生存的服务于北美三大和日欧、包括中国整车制造商的主流零部件企业,业务结构和创新目标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今年底特律的夏天和北京一样处于高温酷暑之中。正所谓 “环球同此凉热”,不仅表现在大自然的温度,还有产业经济同步的热度。短短一周,中国记者连续走访了包括汽车总成和部件的几家一级供应商及相关研究机构。所到之处,听到最多的热词和焦点话题是新能源与电子化、自动驾驶与智能化技术,以及如何在中国市场创新发展等。
目前,汽车工业正在由传统燃油汽车向新能源和自动化驾驶转型的趋势,已经得到行业内外的认可。但与国内普遍存在的整车厂搭台、互联网公司和电池厂家唱戏的研发格局相比,来自底特律的传统零部件供应商不仅对产业转型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并且正在抢占新技术开发的风口。
对未来汽车工业转型已形成共识 此次给中国记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北美汽车界对未来汽车工业向新能源、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认识,不仅停留在概念上,更付诸于实践。
中国记者北美走访的第一站是设在俄亥俄州的交通研究中心 (TRC)。该中心与美国运输部(USDOT)、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TSHA)、俄亥俄州立大学 (OSU)紧密合作,共同打造未来智能交通出行新环境与新标准。为此,中心正在斥资4500万美元构建智能交通研究测试中心 (SMARTCenter),用于无人驾驶与车联网技术研究。
TRC首席执行官Mark-TamiHotta向中国记者表示,在接下来的5~10年里,将会有大约70%与汽车相关的客户沟通将通过数字化渠道进行,车联网将覆盖90%的乘用车,全球无人驾驶汽车数量或将超过20万辆,这便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为此,TRC提出了一个面向未来开发的理念: “更好的交通,更好的驾驶,更好的车辆”。
俄亥俄州立大学汽车研究中心主任乔治·里佐尼教授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在美国,事实上,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产业化,但传统燃油汽车不会很快退出历史舞台,各个车企大概在10~15年完成电动化转型,在城市里会更多采用增程式电动物流卡车取代柴油车。
记者在位于底特律的全球性零部件供应商天纳克采访时,了解到这家企业专注于减震器和滤清器产品研发,有的品牌已历百年。作为一家传统的部件供应商,如何看待新能源和新技术对传统业态的冲击?
天纳克全球执行副总裁、空气净化事业部总裁过鹏先生很直率地向记者表示,汽车工业是一个典型的跟不上变化的行业。将来汽车会变成什么样子?他认为最有可能实现的是电动化和自动驾驶。作为传统的汽车供应商,过鹏指出天纳克的应对措施就是,首先要意识到这种变化,加大对员工的理念宣传,培训员工具备面向未来的专业能力,向用户提供需求的产品。
主动适应变化的技术创新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记者多年前采访底特律汽车零部件企业时,听到的企业自我介绍,大多是汽车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此次再访,感觉说法稍有不同。伟世通全球副总裁TimothyJ.Yerdon先生向中国记者介绍,伟世通已经成为全新的科技公司,如果不是科技公司就做不了一级部件供应商。
伟世通作为曾经世界最大的零部件供应商之一,经过十多年瘦身,业务主要集中在为全球几乎所有主要的汽车制造商设计、研发并制造创新的座舱电子产品和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公司最新的开发成果就是结合人们习惯使用的手机移动网络平台,开发了汽车智能娱乐信息系统 “凤凰”PhoenixTM。这款集智能驾驶、车载信息和娱乐、办公为一体的智能电子平台,将为驾乘者提供最安全和智能的移动乐趣。
如果说伟世通从一个经营额高达180亿美元、员工达17万人的巨无霸瘦身为经营额30多亿美元、员工减为万人的高效企业,是一个品牌的被动成功转型;那么全球员工仅为3000、主做后视镜的镜泰公司,则是以主动创新捍卫了在技术上制高点,保持了产品在市场上的优势。记者通过实车体验,发现镜泰公司已将单一功能的防眩目后视镜开发为集倒车影像、车载信息为一体的智能化总成。特别有趣的是,镜泰开发的最新后视镜具有驾驶者识别功能,即可根据驾驶员不同瞳孔大小调节后视镜角度,还可作为防止车辆被盗的工具。
如果说建筑在电子化、信息化平台之上的智能驾驶技术,对某些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具有研发传承的先天优势,那么为燃油动力配套的部件企业在电动化时代如何作为?
天纳克副总裁过鹏先生介绍,实际上,天纳克已经开发了针对优化电动车功能的产品 。比如,车辆采用电池动力后,以前由发动机掩盖的噪声就非常明显地出现了,天纳克因此开发了针对电动车消音和降低混动车排放的相关产品,并已经获得电动车制造商订单。
无独有偶。中国记者在另一家做新型复合材料的企业,也发现了可以优化电动车功能的轻量化技术。赛史品威奥 (CSPVICTALL)是一家结构复合材料有限公司,记者在公司展厅看到,由复合材料锻压的各类车身板材,覆盖从小轿车、越野车,到重卡、皮卡等主流车型。
众所周知,电动车由于电池负载大,面临着轻量化的难题。公司副总裁RobertSimon先生向中国记者介绍说,由企业专家研发的超轻曲面材料 (TCA),在同类车型上使用,可比碳钢车身的重量轻50%。记者们看到了一个对比试验视频,两辆车身结构不同的皮卡车并排展示,一个吊车把几吨重的石头均匀倾洒在两辆车上。然后清理车身后发现,全钢车身的皮卡出现许多坑洼裂缝,而复合材料做的车身只是有几个白点。
实际上,解决车身轻量化和降低车内噪声,已成为目前电动车制造商亟待解决的功能性和舒适性问题。中国记者在底特律另一家著名的内饰软件和声学系统供应商IAC公司看到,公司建设了多个噪音实验室,力图从电动车内各个部分寻找噪声源,并通过软装铺设区隔降噪。
继续对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保持高度关注 最近8年来,中国一直保持全球销量最大的汽车市场地位。近两年,由于中国政府坚定不移地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政策,中国也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同时,新能源汽车与互联网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结合,催生了中国汽车工业创新在向更高端、更智能方向发展。对此,来自底特律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给予了极大关注,并向中国记者表达了与中国企业联合开发新技术的愿望。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不但继续追随北美原配套整车厂开拓中国客户,而且未来将重点针对中国自主品牌,进行针对性的联合开发,实现共赢。
中国记者在俄亥俄交通研究中心 (TRC)的测试道看到,来自中国某品牌的电动大巴正在进行路试。据悉,该品牌大巴即将进入美国销售,根据美国有关部门规定,必须通过TRC的严格路试。TRC首席执行官Mark-TamiHotta表示,希望有志于向欧美出口的中国电动车来TRC进行测试和优化。
记者在采访伟世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SachinLawande时获悉,今年最新研发的车载智能娱乐信息系统 “凤凰”PhoenixTM,将会为中国某国产品牌进行本地化深度开发。
有趣的是,内饰软件和声学系统供应商IAC公司,就是原属李尔公司的部分资产与上海毛毯厂申达成立的合资企业,目标就是看好未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商机。
与IAC公司有类似经历的赛史品威奥 (CSPVICTALL)公司,也在中国唐山成立了合资企业。其中方销售总监赵明天告诉记者,CSP所有的研发成果和资源都会提供给唐山工厂,产品不仅能帮助整车厂商实现轻量化目标、减少排放,而且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作为在中国汽车市场耕耘20年的全球一级供应商,天纳克全球副总裁过鹏先生对合资企业的运行十分满意。他指出,天纳克不仅在中国建立了多个工厂,更重要的是,在上海建立的天纳克上海工程中心和昆山工程中心,有效承接了天纳克创新技术本地化开发,而且也为全球的客户提供了创新产品,提升了中国本土化开发能力。